企業經營的戰略、戰術同戰爭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毛澤東在領導紅軍從生存到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完善的戰略、戰術思想:
戰略問題(確定方向):占城鎮?占農村?
確定:依靠民眾、民主集中、實事求是、揚長避短
戰術問題(解決方法):正規戰?游擊戰?
確定: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團隊問題(凝聚人心):為利益?為信仰?
確定:信仰忠貞、為民服務、團結多數、堅決肅敵
1.生存與發展的首要戰略問題:方向?
紅軍從無到有,就象抓住機會敢于創業而形成的中小企業,社會大環境給很多敢于拼搏的人提供了創業的可能,但創業之后,我們都會面臨如何生存下去,向哪里發展的問題。在競爭對手超多、大勢力殘酷的打擊和沉重的壓力下,我們隨時都可能倒下。
在對手資金、技術、人才各方面占優勢的地方,我們與敵硬拼,就等于以己之短擊敵之長,注定失敗。各城市起義的部隊在與地方軍閥和國民黨軍隊的斗爭中,多次失敗。同樣,現在很多企業在犯這樣的錯誤。前面強手如林,自己仍跟在別人后面做同樣的生意。各方面都不占優,規則、主動權都沒有,總希望碰到好運(遇到大客戶、市場需求強勁。。。),或拼命壓縮內部費用,克扣員工工資,即使一分錢工資不發,企業還是無法長期生存(怎樣擁有穩定收入才是關鍵)。一旦市場發展趨緩,競爭加劇,這樣的企業往往是首先倒下的。
怎么辦呢?拉自己的山頭,小河里當條大魚。或者攀附與某大勢力之下,形成利益共同體,獲得生存發展機會。但競爭激烈呀!十幾年前敢嫁有錢老男人勇當二奶的現實派女性,有一大批都獲得了實惠,但那也是第一個吃螃蟹--敢的人少,現在你再試試?多半一無所獲。比較合適的辦法是學會避免競爭,做別人沒有做、做不好或不愿意而自己又擅長做的事。
毛澤東、朱德的選擇是上井岡山。在那里,自己的隊伍同周圍十里八鄉比,會成為較強勢力。人多、槍多,周圍生意都是自己的。打遠處的土豪鄉紳,得糧草錢財生存。只要維護好主要客戶(分些錢財土地給廣大窮苦老百姓)就能獲得支持(兵員、糧食)。最大威脅就是國民黨蔣介石派兵來圍剿。這樣,我們也能靠著地熟、人熟,與敵一拼,戰術得當,還能勝利。敵人糧草跟不上,士兵不習慣山里艱苦環境,山路不利于大部隊行動,這樣一來,在山里,紅軍就有了自己的優勢(士兵大都是窮人,能吃苦,跑的快,機動靈活)。
此后,紅軍得到幾年的生存發展時間,兵力到了近十萬,中型勢力了。內部在戰略上出現嚴重分歧,博古、王明等以歐洲學來的經驗,堅持占城市;毛澤東則清醒看到中國農業大國,農民象土地一樣才是最深厚的依靠。并且,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正面硬拼消耗,無異自殺。毛被剝奪紅軍指揮權。在國民黨第五次圍剿中,紅軍與敵正面拼消耗,經歷了差點亡軍的慘痛歷程。遵義會議以后才恢復毛澤東對黨和軍隊的領導權,開始戰略轉移--長征。
一些企業在發展幾年,十幾年后,同樣面臨類似情形。企業有了一定積累,幾百上千人,千萬、幾億的規模。領導開始認為自己有了一定實力,敢于在市場上參與競爭,開始忽視自己的問題,把對手的優勢不放在眼力,輕易做出各項決策,甚至只憑個人感覺。因此造成許多方向性錯誤,給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嚴重危機。
很多企業經營者在看到各種可能賺錢的機會時總是忍不住想出手。好象已婚男人見了美女還總是希望娶回家一樣。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造成企業方向變動不明,缺乏持續性、一貫性。難以形成有長久吸引力的目標文化,員工缺乏成就感。一間企業和一個人一樣,時間、精力、資源都是有限的,專著才更強,更專業,更獨特,更長久。
比如國內很多家電企業,現在是:冰箱、電視、手機、微波爐、空調、電腦、dvd、mp4、筆記本電腦。。。。。。恨不得所有產品都生產,那架勢大有欲把全天下美女都娶回家做自己老婆才甘心的意思!可事實呢?到處虧損!沒有什么是強項了。反觀世界上很多做的長久的企業都很專一,英特、埃克森美孚、沃爾瑪商店、通用汽車、皇家荷蘭殼牌集團、豐田汽車、可口可樂、雀巢咖啡、諾機亞。。。
企業需要在關注市場趨勢的同時,始終堅持發揮和不斷培養加強自己的優勢,只要是符合長期趨勢的就不要輕易改變。
毛澤東根據自己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戰略,選擇堅定站在窮苦百姓一邊,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思想和行為準則。并從上到下堅決執行。為紅軍以后的勝利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礎。
2.在戰爭(競爭)中取勝的方法:戰術?
長征過程中很多戰斗都體現出了在與強大的對手斗爭中如何生存、化劣勢為優勢、以弱擊強的戰術思想。依托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不變,但每一場局部戰爭的戰術卻要靈活多變。
毛澤東主張在自己弱小的時候打游擊: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以強擊弱: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用最快的速度、最大力量打擊敵人最薄弱的地方。隨機應變:內線戰中的外線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游戲戰中的陣地戰。領導藝術:毛譯東在開大會的時候都這么說:同志們,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等開小會、開干部會議的時候卻說:同志們,一切反動派都是真老虎。這就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戰略上以一當十,戰術上一定以十當一。大智慧!
林彪(紅軍大學校長)這個常勝將軍總結了幾條經典戰術:四快一慢、一點兩面、三三制(林彪軍事著作選)。這些都是在實戰中總結出來的有效戰術,是保證每場戰斗取得勝利的方法。對商戰同樣適用。快速消費品企業的市場渠道爭奪戰,新產品上市的營銷戰術制定,老促銷戰術的選定,企業變革時的戰術。。。。。。太多案例能夠說明,所謂隔行不隔理。
3.如何形成合力的團隊問題:為利益?為信仰?
長征之初,領導的紅軍也魚龍混雜,包括很多高級將領都曾感到目標模糊、前途渺茫,是利益還是信仰來團結眾人?毛澤東選擇了信仰!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確立黨指揮槍的政治管理系統,制定了選拔干部的具體標準。選擇信仰一致、堅定的人放到管理崗位。要求干部為人民服務,團結所有能夠團結的人士,堅決肅清在信仰、方向、目標上都不同的異己。前后5次肅黨,并通過會議、面談、講解、分享等思想政治工作(類似企業培訓)來統一全黨全軍的思想,提高整體戰略戰術水平,凝聚團隊,剔除反動派(起反向作用力的人)。甚至每個團連都設立宣傳隊,不停的以各種形式把領導層的政策、主張、信仰、目標、戰略、戰術、制度、要求。。。。。。等講的深入淺出、人人皆熟。在部隊行軍途中、休息時、會議中、處理問題時、戰前動員時、戰后總結時。。。這一切保證了紅軍的團隊凝聚力,上傳下達的執行力。
這同經營一家企業何其相似?有世界第一ceo之稱的美國前通用總裁杰克.韋爾奇,在從他接手管理通用的那一天起,就開始為公司樹立新的經營目標、提出自己的商業信仰(坦誠)并通過會議、私下溝通、企業培訓、員工聚會等各種形式宣傳教育、培訓傳播,統一全公司上下十數萬員工的思想,選拔、培養適合的管理人才。并開辦企業大學來培養出目標、信仰一致,技能適用的各類管理人才,極大的提高了通用的企業凝聚力。使通用走出了困境,成為偉大的公司。(請讀杰克.韋爾奇的書《贏》)
蒙牛乳業的牛根生同樣是深諳此道,造就蒙牛的快速發展奇跡。(請讀《蒙牛內幕》)
企業無論大小,要想長期生存和發展,在這三個方面都必須有所悟并掌握其中訣竅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