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富
設定目標就是一句話的事,做規劃也不難,無非就是把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執行點。
但是,在實際落地推進的過程中,就沒有那么一帆風順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或是問題會接連不斷的涌過來。首先打擊的是自己的信心,并導致各種推進緩慢,各種損失,甚至是自我放棄。
客觀的來說,困難是必然要出現的,屬于事業路上的標配,只是各類困難的大小,出現的早晚,數量的多少而已。事業推進的過程,也是不斷解決困難的過程,目標越是宏大,所遭遇的困難也就越多。接下來,就看自己對困難的認知和應對能力了。這應對能力要慢慢鍛煉,不過,認知是可以先學習掌握的。
一、能不能提前知道有哪些困難?
1.若是自己閱歷豐富,或是能保持主動學習,提前就能預知各類可能出現的困難,自然是最好。早些知曉,先做心理準備,避免猝不及防被接二連三的困難而擊垮。
2.前期無法知曉的,只能是被動等著出現,屆時就要看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了。
二、是否可預防。
提前知曉有哪些困難可能會出現,接下來再劃分兩個類別:
1.可以進行提前預防的困難,最好是從預防的角度避免問題發生,通過技術應用或是資源積累,進行提前解決,或是緩解,或是轉移,或是降低困難的危害程度(例如買保險)。
2.對于無法提前預防的困難,那只能是建立事后的對應處理流程。這樣在問題出現時,能有個較為完整的處理流程來應對,加快處理速度,或是減少損失。
三、出現方式。
1.單個困難的出現。
2.常態化出現或是偶發性的出現。
3.多個困難的重疊出現,也就是老話說的屋漏偏遇陰雨天。
4.在沒有前兆的情況下,突然出現的問題。
5.有一定的規律性,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必然會出現的困難。
6.只會出現一次的困難或是會重復出現的困難。
四、自身因素導致的困難。
除去外部不可控的因素外,有些困難是自己搞出來的,諸如:
1.自己提前也知曉,但掉以輕心了,沒有扎實做好預防措施。
2.技術方法的學習或是應用能力不到位。
3.缺乏相關資源儲備。
4.自己的反應慢,缺乏決斷力。
五、樂觀看待困難。
1.各類困難的出現,幫你干掉了絕大多數競爭對手。
2.有些困難遲早都是要出現的,早點出現,早點解決。
3.每次出現的困難,也是在幫助自己完善相關的預防或是處理機制,這樣后期再次出現時,處理效率也高一些。
六、對問題的解決。
1.在自己的能力范疇之內可以搞定,只是有些損失或是拖延而已。
2.已經超出自己能解決的范疇,需要動用外部資源或是專業技術力量。
3.自己身在局中,對問題看不透,或是思維角度難以轉換,得要通過外人的介入。
4.困難過大,解決成本或是風險過高,得有全盤放棄的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