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特別是一線城市土地市場迎來一個開門紅,來自上海一家房地產研究院統計數據,北上廣深十大典型城市1月土地出讓面積達到了2602萬平方米,出現一年來的首次正增長,而是增幅高達77%。而隨著“城市化”腳步的加快,全國范圍內的“征地運動”恐怕才剛剛開始。中國正面臨著一場新的“土地革命”。我曾在《財經郎眼07》中指出,改革開放30多年,一直是農村在反哺城市。走到今天,“城市化”不斷擴張,不斷地征用土地,已經擴張到了農村這個地方。那么是否能夠通過一種有效的制度運作,讓城市來反哺農民?我的朋友王福重在他的新書《公平中國》中也指出,土地制度的改革創新,應該以農民利益為本。
西南地區的模式跟廣東模式各有一點,我覺得可以提出來做個簡單討論。它推出一個地票制度,就是說為了避免侵占耕地,因此開發商也好,政府也好,只要建房子,就必須先買地票。那地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不管你是在城郊,還是在更偏遠的農村,都無所謂,如果你想拿城市戶口,就必須放棄宅基地,你要把它復耕為農地,復耕一畝農地給你一畝地票。開發商想開發地產,就必須先買地票,而這個地票一律公開競價。2010年4月份,一畝地票賣到14.4萬塊,全部歸農民。因此偏遠地區的農民也有動力了。就是說這個“城市化”的好處不是只讓城郊區的農民享有,而是透過地票制度可以讓更偏遠農村的農民也能夠享受到。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化解社會矛盾。廣東也有一個深圳模式,它是2009年12月份推出的一個新辦法,就是城中村就地改造,村民選出自己的代表,選出自己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搞股份有限公司,直接跟開發商談判。
這種農用地征用方式是一種企業化、集體化的運作模式。村長一般都是董事長,村民當股東。除了跟開發商談判,村里還可以自己蓋,蓋了以后,透過一種比較好的方式分給村民,這樣農民也能夠享受到“城市化”的好處。但是我覺得我們未來應該推動的既不是西南地區的模式,也不是深圳模式,因為講得很清楚,我們大部分城市既不像西南那樣是個大農村,也不像深圳那樣缺乏土地。我覺得應該是一種綜合,就是說考慮透過某種形式的,把深圳這樣的股份有限公司和像西南這樣地票制度綜合起來,結合當地的情況,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傊荒茉傧胍郧澳菢恿?。
所以我認為目前各級政府可以考慮做一個西南地區的模式跟廣東模式的結合。至于該怎么詳細做,不是我該想的問題。我只提出一個思路,按照這個思維,摸索一個適合自己的區域做某種程度的改變。目的是很明確的,就是如何讓城市來反哺農村。如何透過土地政策,讓城市反哺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