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時代群體是指1995年—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他們一出生就與網絡信息時代無縫對接,受數字信息技術、即時通信設備、智能手機產品等影響比較大,所以又被稱為“網生代”“互聯網世代”“二次元世代”“數媒土著”等,此時,他們芳華正好,已然成為社會快速發展的中流砥柱,其中,90后大步流星,95后星光熠熠,00后冉冉升起。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公元前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Z時代群體對于個人存在與發展等價值感的思索,比任何X時代或Y時代群里更多,可謂是“行走的柏拉圖”。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這幾乎算是既定的事實,相對而言,“我要到哪里去”的命題更迫在眉睫。
為大家推薦“擇業矩陣”之前,有必要陳述一下個人履歷,我在大規模名企從事管理,在廣播電視臺主持教學,在文化圈里任專家、發表學術論文、與同事們寫書出版……雖說能獲得相應的尊重,但最近思考最多的依然還是那個“我要去哪里”的哲學命題,在此,也為“在路上”或“未出發”的Z時代群體推薦一個有價值的心理矩陣,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作“擇業矩陣”。
從社會價值角度出發,企業的社會影響力可以價值的高低來評級。能維持和推動社會穩定發展,優化人類的生活品質,擁有高新技術和較大比例用工人數,常為高價值企業;社會影響力有限,運用傳統技術,無需過度技術投入,用工人數較少,常為低價值企業。
從個人能力而言,我們可以把個人的能力分為高優勢和低優勢。經歷過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選、用、育、留”,個人的能力與崗位的匹配度高者,一般處于高優勢地位。另外,擁有優質社會資源、人脈關系或家庭背景等,也能使其居于優勢地位。相反,能力不足、資歷或經驗尚淺、德不配位者等,則居于劣勢地位。
摒棄各種“二代”和與生俱來的其它原生資源,從社會階層提升角度分析,結合企業價值與個人能力維度,可以總結出常態下的“擇業矩陣”四象限,原創模型圖如下:
1. 階層提升的卓越之選
從社會階層提升角度分析,卓越的就業選擇一定是頭部企事業單位、大中型企業、人才聚集地且用工人數較多的企業!在此類優質企業中擔任管理崗位,個人的影響力和為社會創造的價值最佳,雖然此類讓普通人望其項背的職業,容易引發普通人或多或少的“酸葡萄思想“,不可否認的現實是,這個象限的人大約只占人群不到20%,但卻對社會上超過80%的資源具有影響力和支配權。
2. 階層提升的優秀之選
從社會階層提升角度分析,優秀的就業選擇是頭部企事業單位、大中型企業,在擁有大規模用工人數的企業中任職,從底層崗位或普通崗位做起,依然擁有比一般人更多的機會。不要再抱怨公務員的工作太普通,國企工作太閑,教師薪資太低……此類職業的社會地位、崗位福利以及老來無憂等回報,就是一個“滾雪球效應”,有很濕的雪和很長的道,即便默默無聞地守在一個崗位,最后依然可以滾出一個巨大的雪球,穩贏大多數人,何況,努力奮斗者在這個優質賽道上,擁有著許多晉升的機會呢!
3. 階層提升的良好之選
在傳統小企業與小微企業任管理崗位,今天風生水起、盆滿缽滿,明天可能憂心忡忡、顆粒無收,無論你承不承認,“不安全感”一直籠罩在這個象限的每一個人身上!到了35歲的職業生涯轉折期,此象限的管理者會有更深的感觸。初出茅廬的Z時代員工常常因為涉世未深被此類職業吸引,表面看上去的美好,最終抵不過歲月的蹉跎以及新生代的競爭者。這是一條發展之路,但在這條道路上行走,一定要有警覺意識,畢竟,最終能跳脫階層的也許就是去創業或成為股東合伙人。
4. 階層提升的平凡之選
長期在傳統小企業與小微企業從事底層崗位或普通崗位,是最不安全、最不穩定的。中國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不到3年,此象限的就業者,更像是在”打散工”,永遠無法知道公司倒閉和明天,哪一個先來。建議剛出社會的Z時代群體以此為歷練,不斷自我提升,向更高的層級躍進。今天的穩定感和幸福感都是一時的,明天風險來臨時,才恍然醒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發展才是硬道理”,彼時可能為時已晚。
存在就是合理的,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崗位的存在,都有它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唯一的區別是社會貢獻的大小多少和個人幸福感的大小多少。“擇業矩陣"模型圖僅為一家之言,拋磚引玉送給稍有些迷惘、想提升社會階層的Z時代群體,畢竟,個人職業發展還應結合自身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幸福觀。
屬于Z時代的時光正美好,心之所向,便前往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