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被誤解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看清營銷被誤解的真相。
中國的營銷一直都存在著幻想,幻想著營銷就是產品有多少,規模有多大,丁彥龍這廝則認為中國式的營銷拼的絕對是市場,就看市場有多大,銷量才是營銷的核心。
沒有哪個企業不重視營銷,只是很多企業對營銷沒有看透,甚至沒有看懂,沒有把營銷放到真正重要的位置上。企業需要滿足股東的胃口,需要創造品牌,需要優秀的人加盟效勞,需要提供晉升機會,需要抗衡競爭對手,需要屹立市場成為領袖,需要真正的成長,成長已經成為企業第一目標的代言人。
營銷的首要任務就是持續創造利潤供應保持成長,這就要求營銷要落實戰略,抓住機會,在目標市場取得絕對的優勢。但營銷被誤解的悲劇在企業里還在不斷上演,他們看待銷量和營銷有著偏執的見解,各種誤解都在制約著企業的成長。
請中國的企業家一定記住,營銷不是推銷。很多人把營銷當成推銷,這顯然很可笑。因為營銷是產品生產出來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而推銷是在產品生產出來之后,只是營銷的一個部分,營銷貫穿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德魯克說過,營銷的目的就是使推銷變得多此一舉。營銷的任務就是要發現客戶的需求,提供滿意的解決方案。如果營銷做的很成功,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喜歡這種產品,實現口碑傳播,自然就不需要推銷了。很多人認為營銷支出是一種浪費,而不是一種投資,或更有甚者只以短期的銷量為結果,這很恐怖。
請中國的企業家一家要記住,營銷不是一個部門的事。營銷是企業全體人員的事,不是一個營銷部門就能完成的,而且這不符實際,在以客戶導向和客戶驅動的革新時代,營銷貫穿著整個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偏差都會遭遇失敗。固執的把營銷放在一個部門身上,顯然不現實,更不能實現。研發、生產、營銷、銷售、采購、物流、財務、公關、文化、人力各個部門以及其他與客戶的接觸者,都將影響到營銷的成敗,都很重要。要調動所有部門所有人共同完成營銷,才能成就營銷的輝煌,這不是一個英雄主義的時代,而是一個集體英雄主義的時代,要想引爆營銷,中國的企業家應該吹響全員營銷的集結號。
一個優秀的中國企業領導者,一定是戰略家和營銷家的全能組合,且還要非常優秀。他們的眼光和智慧決定了企業發展的戰略,一種是市場驅動型的公司,他們把重心放在研究當前消費者身上,以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收集他們的新想法,根據需求進行產品改進和營銷組合的改變上。一種是驅動市場型公司,他們創造出新的市場或新的品類,或改變規則。中國大多企業屬于前一種,在發現并填補需求的困局中徘徊,中國的企業要想驅動市場,就要改變做生意的方式,創造新的賣點,發展新的渠道,把服務提升到不可思議的程度。驅動變成了強大的營銷力量,就看誰驅動誰。
對于企業的營銷來講,關鍵決策之一就是市場策略的選擇。我很佩服一些企業,他們想為市場上每個一人提供標準產品和服務,這的確需要強大的實力和野心,也很瘋狂。市場策略的選擇要理智,如果還沒有強大到占領整個市場,那就做好執行目標營銷,把設計的產品和服務只針對一個或多個細分市場,不要動不屬于你的奶酪。最精準的營銷手法是客戶級營銷,針對每一個客戶量身定制產品和服務或溝通方式,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行了私人定制計劃。市場策略沒有好壞,適合很重要,值得思考。這需要企業的各個部門配合,貫穿著營銷的全過程,決策和執行都不能被誤解。
中國式營銷被誤解了,就要想辦法找到真相。看不清,注定失敗。看清了,必須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