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計件工資/提成工資是指,根據員工的工作成果(產量/銷量)以及計件/提成單價(或稱為工資率)來核算工資的一種模式。
計件工資/提成工資,有明暗兩條線:明線是工作產出,暗線是工作時間。銜接明線與暗線的則是工作定額,缺乏工作定額的計件工資/提成工資,是及其不負責任的薪酬管理工作,會導致薪酬管理效果的混亂。當然,如果你認為混亂是好的,那么你可以去嘗試沒有工作定額的計件工資/提成工資。
計件工資/提成工資又可以分為簡單計件/提成和直接計件/提成,所謂簡單與直接的區別是在于前者在不考慮最低工資標準的合法要素(從另一個角度,則是必須滿足合法要求)),后者以最低工資標準為基礎,設計薪酬發放方案。
我們以直接計件/提成為例。單位時間的工作產出是確定工資率的基礎前提,而工資則會伴隨著工作產出的變化而變化。員工的工資核算比較簡單,工作產出越多,工資越高,突出的體現了“按勞分配”的原則。
AAA公司裝配工的工作定額(工作定額一般依據“時間-動作”研究確定,我們將在“薪酬發放方案設計”部分給出詳細的案例,在這里只要牢記“工時定額”即可)為10單位/小時,其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為5美元/小時,工資率為0.5美元/單位。那么,依此就形成了一個薪酬發放方案的分段計算函數:
員工的工資=5×8×20
員工產出效率≤工作定額0.5×員工產出
員工產出效率>工作定額
——每天實際工作時間為8小時,每月按照20天計算。
該公司A、B、C三個裝配工某月的實際產出分別為:1280單位,2400單位和4800個單位。那么三個不同工作產出員工該月的工資核算過程和結果為:
員工
工作產出效率
工作定額
工作產出效率與工作定額比較
該天工資核算過程與結果
A
1280÷20÷8
=8單位/小時
10單位/小時
員工產出效率≤工作定額
5×
8×20
=800美元
B
2400÷20÷8=15單位/小時
員工產出效率>工作定額
0.50×2400=1200美元
C
4800÷20÷8
=30單位/小時
員工產出效率>工作定額
0.50×4800=2400美元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員工的工作產出越多,其工資收入就越高。這種方式對員工個體的激勵作用非常明顯,公司會收獲更多的技術熟練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