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設備檢查的幾種形式
(1)事后檢查
所謂事后檢查,就是在設備發生突發性故障(事故)后,為了恢復其故障(事故)部位的工作性能,以決定合理的修復方案和確定具體的內容所進行的對應性檢查,稱事后檢查。這種檢查無預先設定的檢查周期,無固定的檢查內容,也無固定的人員,一般是由設備技術職能人員組織有經驗的維修工人進行實地調查、檢查。
(2)巡回檢查
這種檢查方法是根據預先設定的檢查部位和主要內容進行粗略的巡視檢查,以保證設備正常運轉,消除運轉中的缺陷和隱患。這種方法實質上是一種不定量的運轉管理,對分散布置的設備較為合適。
(3)計劃檢查
計劃檢查是在計劃預修制中采用檢查修理法時所必須做的一種設備檢查,它有預先設定的周期和檢查項目,所以也稱定期檢查。這種檢查方式已普遍用于設備檢修,它包括事先的檢查和部件的解體檢查,一般由技術人員提出計劃,檢修互人實施。
(4)特殊性檢查
這是對有特殊性要求的設備進行的檢查。如設備精度的定期檢查、零部件的品質檢查、繼電保護整定和絕緣測定等的特殊性檢查。
(5)法定檢查
以國家法規形式規定的檢查,稱法定檢查。它包括性能鑒定和法定試驗。如高壓設備的高壓試驗、鍋爐和壓力試驗,吊車等超重設備的年檢試驗等,目的是為了防止災害(故障)發生,保證安全作業。
2.點檢與傳統設備檢查的區別
點檢是一種管理方法,而傳統的設備檢查僅是一種檢查方法。兩者在以下幾方面有明顯的區別:
(1)定人
點檢作業的核心是專職點檢員的點檢,它不是巡回檢查,而是固定點檢區的人員,做到定區、定人、定設備,不輕易變動。人員一般是2—4人,不超過5人,負責幾十臺到上百臺設備,實行常白班工作制。點檢員不同于維護工人、檢修工人,也不同于維護技術人員,而是經過特殊訓練的專職人員。對其素質要求是:
①具備一定的設備管理知識,有實際經驗,會使用簡易診斷儀器;
②有必要的辦公條件和交通工具;
③點檢作業和管理、協調業務相結合;
④具備維修技術、組織協調和管理技能。
(2)定點
預先設定設備故障點,明確設備的點檢部位、項目和內容,使點檢員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地進行點檢。
(3)定量
在點檢的同時,把技術診斷和傾向性管理結合起來,對有磨損、變形、腐蝕等減損量的點,根據維修技術標準的要求,進行劣化傾向的定量化管理,以測定其劣化傾向程度,達到預知維修的目的地。實現了較為完善的現代設備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的統一。
(4)定周期
對于故障點部位、項目和內容均有預先設定的周期,并根據點檢員素質的提高和經驗的積累,進行適當的修改、完善,摸索出最佳的點檢周期。
(5)定標準
點檢標準是衡量或判別點檢部位是否下沉的依據,也是判別該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因此,凡是點檢的對象設備都有規定的判定標準,點檢員要掌握、熟悉它,以便采取對策,消除偏離標準的劣化點,恢復正常狀態。
(6)定點檢計劃表
點檢計劃表(或作業卡)是點檢員實施點檢作業的指南和進行自主管理的藍圖。點檢員根據預先編制好的點檢計劃表,沿著規定的路線去實施作業。
(7)定記錄
點檢信息記錄有固定的格式,包括作業記錄、異常記錄、故障記錄和傾向記錄等。這些完整的記錄為點檢業務的信息傳遞提供了有價值的原始數據。
(8)定點檢業務流程
點檢作業和點檢結果的處理對策,稱為點檢業務流程。它明確規定處理程序、急需處理的隱患和不良,由點檢員直接通過維護人員立即處理。
以上八個方面是點檢業務與傳統設備檢查的區別。點檢可使隱患和異常能在故障發生前得恰當的處理,因此,它是一種預防性、主動的設備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