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趨勢、新挑戰與新應對:環保行業最新法規與政策解讀
王傳寶教授
可以根據客戶需求調整課綱
培訓目標:
——從怎么看,到怎么辦、怎么干,通過學習,正確認識環保行業政策以及碳達峰、碳中和及其沖擊,尤其是碳達峰、碳中和對環保行業的影響與應對。
——通過學習,正確認識水務環保、生活垃圾焚燒等環保業務廣闊光明的市場前景,認識雙碳目標下公司業務轉型的發展方向。自己應該具備何種能力?如果沒有,如何跟上公司發展轉型?新形勢下,增強對公司業務轉型、對公司新業務的心理上的認同。
——通過學習,順應新形勢,提高業務能力,適應新業務,適應新需求。明晰公司未來發展目標是什么,明確自己未來應該做什么,如何適應公司的業務轉型。
課程提綱:
一、中國環保行業主要法律法規與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業務相關精神簡要解讀(可略講或者不講)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與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業務相關精神簡要解讀
2、《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修訂)與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業務相關精神簡要解讀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與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業務相關精神簡要解讀
4、《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與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業務相關精神簡要解讀
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與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業務相關精神簡要解讀
6、《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與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業務相關精神簡要解讀
二、2022年和2023年多個環保新規施?:主要內容簡介及其對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業務可能產生的影響
——新一批環保法律法規、環境規范和標準開始實施,研判其影響,做出新應對
(一)2022年1?起多個環保新規施?:主要內容簡介及其對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業務可能產生的影響
1、《危險廢物轉移管理辦法》
2、《重點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退役費用預提和管理辦法》
3、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工業固體廢物(試行)
4、《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
5、《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電池工業》等六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
6、《限期淘汰產生嚴重污染環境的工業固體廢物的落后生產工藝設備名錄》
7、《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處理污染控制技術規范(試行)》
8、《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9、《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信息公開管理辦法》
10、《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工程項目規范》
11、《廢紙加工行業規范條件》
(二)2023年1?起多個環保新規施?:主要內容簡介及其對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業務可能產生的影響
1、《環境監管重點單位名錄管理辦法》
2、《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發電社設施》《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發電設施》
3、《生態環境統計技術規范排放源統計》 (HJ772-2022)
4、《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5、《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標記規則》
6、《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2年版)》
7、《海洋碳匯核算方法》 (HY/T 0349-2022)
8、《低水平放射性廢物包特性鑒定-水泥固化體》 (GB 41930-2022)
9、《衛星遙感細顆粒物(PM2.5)監測技術指南》 (HJ 1264-2022)
10、《固定污染源廢氣苯系物的測定氣袋采樣直接進樣-氣相色譜法》 (HJ 1261-2022)
11、《環境空氣總懸浮顆粒物的測定重量法》 (HJ 1263-2022)
12、《環境空氣和廢氣臭氣的測定三點比較式臭袋法》 (HJ 1262-2022)
13、《印刷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GB41616-2022)
14、《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GB26453-2022)
15、《礦物棉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GB41617-2022)
16、《石灰、電石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41618-2022)
三、《“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相關精神解讀(可略講)
1、規劃提出了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防控、生態保護四個方面的指標
2、12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規劃明確了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改善大氣環境、提升水生態環境等方面重點任務
3、規劃部署了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水生態環境提升、重點海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領域的重點工程。
4、在工作思路上,規劃強調穩中求進,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不單純追求“量的改變”,更注重“質的提升”,強調內涵發展,強調群眾獲得感。
5、生態環境部:“十四五”水環境保護要更加注重“人水和諧”
6、思考:新蘇環保產業集團如何領會貫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精神創新性開展業務
——關注各省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投資機會
四、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與環保行業有關的內容及精神解讀
(一)過去一年和五年工作回顧關于生態環保
1、過去一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過去五年,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3、五年來主要做的工作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加強污染治理和綠色生態建設
——穩步推進節能降碳
(二)對2023年政府工作關于生態環保的建議
1、2023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改善。
——比較:2022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2、2023年工作重點: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加強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3、比較2022年工作任務和工作重點
(1)2022年工作任務——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2022工作重點
1)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強化大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灣污染整治力度,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
——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
——完善節能節水、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等環保產業支持政策。
——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科學開展國土綠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保護生物多樣性,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要讓我們生活的家園更綠更美。
2)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
——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
——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
——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
——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
——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4、2023年生態環境工作重點應有之義: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支柱產業
——回顧過去幾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節能環保產業一直是其中的熱詞。
(1)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大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灣污染整治力度,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完善節能節水、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等環保產業支持政策。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科學開展國土綠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保護生物多樣性,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要讓我們生活的家園更綠更美。
(2)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范圍,促進新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應用,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推動資源節約高效利用。
(3)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污。深化重點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加強污水、垃圾處置設施建設,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加快人口密集區?;飞a企業搬遷改造。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嚴懲非法捕殺、交易、食用野生動物行為。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4)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壯大綠色環保產業。堅持源頭治理,加快火電、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重污染行業達標排放改造。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推進煤炭清潔化利用。健全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快解決風、光、水電消納問題。加大城市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建設力度。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和循環利用,推廣綠色建筑、綠色快遞包裝。改革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健全排污權交易制度,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培育一批專業化環保骨干企業,提升綠色發展能力。
(5)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擴大綠色環保標準覆蓋面。支持推廣節能環保先進技術裝備,廣泛開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建筑節能改造力度,加快傳統制造業綠綠色改造。開展全民節能、節水行動,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
(6)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推進工業廢物和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我國節能環保市場潛力巨大,要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的支柱產業。
(三)思考:新蘇環保產業集團如何領會貫徹《政府工作報告》精神創新性開展業務
五、中國環保行業主要產業政策與最新相關政策簡要解讀
(一)中國環保行業主要產業政策簡要解讀(可略講或者不講)
1、2020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簡要解讀
2、2018
年 6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簡要解讀
(二)中國環保行業最新相關政策簡要解讀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與環保行業相關的精神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推進統一市場建設”,把“培育發展全國統一的生態環境市場”列為“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的五大內容之一。
(2)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用水權、用能權交易市場
(3)建設全國統一的綠色低碳技術、生態環境監測數據交易市場
(4)健全全國統一的綠色產品和服務市場
(5)統一大市場催動碳水污能四權發展
(6)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助力環保產業加速升級
2、2022年4月26日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研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與環保行業相關的精神
——會議指出,要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把聯網、補網、強鏈作為建設的重點,著力提升網絡效益。
——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加強城市防洪排澇、污水和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設
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環保與碳達峰、碳中和
4、思考:新蘇環保產業集團如何領會貫徹相關政策精神創新性開展業務
六、碳達峰、碳中和概述(可略講或者不講)
1、什么是碳達峰、碳中和
2、碳中和的深遠意義
3、“綠天鵝”來襲:碳中和目標將重構產業結構
——為什么拉閘限電:與碳達峰碳中和有關
4、什么是碳賬戶、綠色責任賬戶
5、什么是氣候變化稅
6、什么是碳排放權交易
7、碳達峰、碳中和的國際行動
——全球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共識和目標
——英國征收氣候變化稅
——世界主要國家碳排放達峰情況
——世界主要經濟體碳排放峰值
——主要經濟體碳中和目標
8、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9、本章學習與思考
七、碳達峰、碳中和:中國在行動
1、碳達峰的中國承諾
2、“十四五”規劃關于碳達峰、碳中和與綠色發展
3、中國碳排放規模與地域差異性(與經濟結構、能源結構有關)
4、中國碳排放達峰路徑與峰值水平預測
5、中國各行業碳達峰情景預測
——工業碳達峰預測、電力行業碳達峰預測、交通部門碳達峰預測、農業碳達峰預測、建筑業碳達峰預測
6、本章學習與思考
八、碳達峰、碳中和對各產業的影響與我國碳市場的發展趨勢(可略講或者不講)
1、受碳達峰、碳中和影響最大的產業有哪些?
2、我國各高碳排放產業如何應對碳達峰、碳中和?
——建筑業、鋼鐵產業、電解鋁產業、水泥產業、電力產業
3、我國電力產業如何應對碳達峰、碳中和?
——我國電力產業低碳化發展路徑
4、環保行業注定是碳中和的重點行業
5、我國碳市場的趨勢與對策
——我國碳市場的趨勢
——國家碳市場方面的政策法規
——如何應對
6、本章學習與思考
九、綠色發展、碳中和、節能減排及其對環保行業的沖擊與應對
1、“十四五”規劃主題之:綠色發展與碳中和是重要的長期宏觀主題
——2022年2月10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
2、2021年、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碳中和、節能環保與基建、房地產、綠色建筑
3、2021年11月1日,國家主席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世界領導人峰會發表書面致辭
——強調,近期,中國發布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還將陸續發布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和煤炭、電力、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的實施方案,出臺科技、碳匯、財稅、金融等保障措施,形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
4、《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解讀(2021年10月24日發布)
5、《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解讀(2021年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
6、國家電網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
7、創新融資方式:發行綠色債券和碳中和債
8、本章學習與思考:綠色發展、碳中和、節能減排及其對環保行業的沖擊與應對
十、怎么干:對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業務創新與轉型升級的思考
(一)研究思路:現在在哪里?打算去哪里?如何去那里?
(二)現在在哪里:新蘇環保產業集團發展現狀和現有業務分析
1、新蘇環保產業集團發展現狀
2、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業務板塊
(1)環境科技裝備板塊
(2)智匯環境板塊
(3)環保產業投資板塊
3、新蘇環保產業集團現有主要業務
(1)污水處理
(2)市政污泥焚燒
(3)城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4)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
(5)工業污泥資源化綜合利用
(6)果蔬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
(三)打算去哪里(干什么?):新蘇環保產業集團“十四五”規劃有關業務創新與轉型升級的內容
1、新蘇環保產業集團“十四五”規劃有關業務創新與轉型升級的內容
2、夯實公司發展基礎:水務環保
(1)水務環保面臨的新形勢與新機遇
(2)水務環保是環保治理領域市場的“剛需”
——城市發展要面子,更要里子。公司業務要跟上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要求。
——清醒認識治污攻堅任務是當下中國發展的重要任務。
(3)標準提高和執法力度加強,利好大型水務環保公司
(4)中國建筑、中國電建、中國交建、三峽集團、雄安集團等紛紛參與競爭水務環保領域
(5)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2020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水務環保方面的提法
(6)智慧水務行業發展具有明顯的前景
(7)鄉鎮污水處理成藍海
3、公司如何大力發展水務環保的建議
(1)將水務環保打造為重要增長點
(2)充分利用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
(3)發現機遇,主動對接各地水務環保、節能環保等方面的政策。
(4)發力政府采購項目
(5)發現新業務增長點:智慧水務行業發展具有明顯的前景。
(6)發現新業務增長點:鄉鎮污水處理成藍海。
——可以學習借鑒三峽集團打造城鎮污水治理“三峽模式”,該模式可操作、有成效、可復制。
(7)做好工業化綜合管廊(綜合管廊綠色建造、城市綜合管廊及地下空間綠色創新發展)。
(8)聚焦水環境綜合治理、生態修復與提升、固廢處理、湖泊治理、供排水及管網一體化、海綿城市等新興業務市場。
(四)如何去那里(怎么干):對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業務創新與轉型升級的思考轉型
——本次講座更多結合原有環保業務、拓展新業務領域
1、企業應該通過創新進行業務創新、轉型升級
——案例:中國水電三局業務創新與轉型升級
——新蘇環保產業集團如何開拓新業務增長點,主動拓展新業務
2、從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新趨勢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看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業務創新與轉型升級
3、開展新應對
——科學應變:新蘇環保產業集團如何應對新形勢、新問題
(1)順勢而為,抓住機遇: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作為
——案例:建筑業綠色發展的“中建樣本”
(2)穩中求進,不忘初心:安心、靜心、信心
——案例:中國電建治水“黑科技”,助力生態環境治理
——案例:海螺水泥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窯的技術優勢,積極破解秸稈處理難題
(3)精準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案例:華興建設安裝分公司轉型新業務:實施“1261”發展戰略
——案例:碧桂園宣稱自己是高科技綜合性企業
——2022年開始,全部用機器人建房子!!
(4)再審視、再謀劃、再提升
——大力研發,儲備技術
——開拓新業務:生態園林
——案例:南京高科建設的生態園林業務板塊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5)正確面對風險,處理風險,管理風險
——案例:中國電建不斷加大開拓非傳統業務市場,包括城鄉供水、水環境治理等綜合水務市場。
4、積極應對壓力,抓好兩個效益,擔負四個責任
5、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保障企業業務創新和轉型升級
6、怎么干:新蘇環保產業集團如何應對新形勢、新問題怎么干,借鑒工作思路
——情況要摸清
——目的要明確
——任務要具體
——責任要落實
——措施要有力
——重視競爭對手,相對錯位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