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趨勢、新機遇與新挑戰:新時期建筑行業發展新趨勢與建筑企業轉型升級、破局發展
王傳寶 教授
時長:0.5天-1天。可根據不同省市客戶要求調整課綱。
根據經濟實際變化,在具體授課前,適當調整講課內容
可以現場講座,也可以做線上直播、錄播
——(新增,重要)二、新變化:2023年7月24日政治局會議公告關于房地產市場政策的重大轉變及其對建筑行業/企業的影響
講座提綱(三級提綱版)
一、新趨勢:“十四五”規劃關于基建的相關表述及其對我國建筑行業/企業的影響
1、“十四五”規劃關于基建的表述及其對我國建筑行業/企業的影響
2、“十四五”規劃關于新型城市化的表述及其對我國建筑行業/企業的影響
——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
——放開戶籍限制、農村土地流轉等
3、“十四五”規劃關于城市群、都市圈表述及其對我國建筑行業/企業的影響
4、“十四五”規劃關于 “城市更新行動”的相關精神解讀與建筑工程企業的機會
5、“十四五”規劃關于“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的表述及其對我國建筑行業/企業的影響
6、“十四五”規劃關于“新基建”的表述及其對我國建筑行業/企業的影響
——應對“新基建”下的市場挑戰,利用“新基建”下的市場機會
—— “新基建”的七大領域的潛在商機、市場需求及其挖掘
7、“十四五”時期建筑企業的發展機遇
——在經濟“雙循環”中,基建必將扮演重要角色
——繼續對關鍵領域進行投資:兩新一重與建筑行業的機遇
——綠色發展、碳中和及其對建筑和房地產行業的沖擊
8、發現“十四五”規劃的市場機會:55 項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
——“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有哪些?什么是“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
二、新變化:2023年7月24日政治局會議公告關于房地產市場政策的重大轉變及其對建筑行業/企業的影響(新增,重要)
1、2020-2021房地產金融緊縮政策給建筑行業、房地產行業帶來的挑戰
——房地產政策收緊疊加疫情影響,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地方財政收入困難
——“三重壓力”下,經濟下行疊加疫情影響,倒逼房地產政策放松
2、2022年至今房地產政策的放松及建筑市場、房地產市場的表現
——2023年兩會(特別是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房地產與“大基建”的論述及影響
3、2023年7月24日政治局會議公告關于房地產市場政策的重大轉變
——關于房地產市場,2023年7月24日政治局會議公告提出“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沒有再提“房住不炒”。“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是歷史上首次做出如此判斷。不提“房住不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雖然沒有提“房住不炒”,但在地產行業已經進入下行周期的背景下,炒房的空間實際上越來越小。而下一步,放開一線城市限購政策,降低稅費、首付和貸款利率將成為提升樓市交易活躍度的重要選項。
——關于城中村改造,2023.7.24政治局會議最新表述相比2023.4.28政治局會議,城中村改造前面的“特大城市”已經去掉。這次城中村改造也許是超規模的。
——關于地方債的表述,從“嚴控隱性債務”變成了“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務由嚴控隱性債務變成在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債風險的前提下促進經濟復蘇,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房地產政策。
4、2023.7.24政治局公告中的房地產政策開始兌現了,后續政策估計也在路上了。
——2023.7.27,住建部:進一步落實好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等政策措施
——2023.7.29,何立峰副總理在京召開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工作部署電視電話會議,以上海為藍本的城中村改造將作為刺激內需的重要手段提速上馬。受邀參加電視電話會議的城市,將首先開始行動。這說明政府下場維護樓市。
——關于城中村改造,由于2023.7.24政治局會議最新表述相比2023.4.28政治局會議,城中村改造前面的“特大城市”已經去掉。因此,這次城中村改造,未來應該不僅僅局限于特大城市,也許是超規模的。對于建筑企業的機遇是空前的。
5、思考:2023.7.24政治局公告中的房地產政策對基建和工程建設行業是持續性機遇,如何抓住這個機遇
6、長期看,建筑行業會健康平穩發展
——在經濟“雙循環”特別是提振經濟中,基建必將扮演重要角色
——新型城鎮化和都市圈建設,需要基建的支持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支撐基建和房地產需求,預示建筑行業平穩發展
——盡管基建擴張面臨財政的巨大阻力,但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務由嚴控隱性債務變成在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債風險的前提下促進經濟復蘇,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房地產政策。對建筑行業是利好。
三、新機遇:新形勢下都市圈和核心城市市場給建筑企業帶來機遇
1、為什么要緊盯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設
2、建筑企業為什么要緊盯京津冀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成渝經濟圈
——人口
——資金、產業
——基建
——房地產
3、城鎮化特別是城市群、都市圈建設帶來的大基建機會
4、研究房地產市場的區域分化
5、建筑企業如何充分挖掘都市圈和核心城市的市場機會
6、“十四五”時期XX地區經濟與基建的機遇與挑戰
7、XX經濟圈建設給公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8、本章思考
——都市圈建設背景下,建筑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建筑企業如何應對?
四、新挑戰:十四五時期及以后碳達峰、碳中和政策及其對建筑行業/企業的沖擊與應對
1、“十四五”規劃主題之一:綠色低碳發展與碳中和是重要的長期宏觀主題
2、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碳達峰碳中和要點
3、2021年11月1日,國家主席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26氣候大會)世界領導人峰會發表書面致辭。
——強調,近期,中國發布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還將陸續發布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和煤炭、電力、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的實施方案,出臺科技、碳匯、財稅、金融等保障措施,形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
5、《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
6、2021年3月1日,國家電網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2022年7月13日,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印發《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8月15-16日召開的鋼鐵行業低碳工作推進委員會2022年年會,發布了《鋼鐵行業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術路線圖》……
7、到2030年前,若要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70%的潛力在建筑節能減排方面
8、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對建筑業的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9、以工業化、信息化、綠色化“三化合一”為特征的新型建筑工業化代表著未來發展趨勢,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綠色發展、低碳循環發展的主要舉措
10、發展新型建筑工業化是促進建設領域節能減排的有力抓手
12、建筑行業實現“30-60”路徑建議
13、從建筑全壽命周期視角看,建筑領域還可以發揮更大的減排能力
14、推進單體建筑到住區、社區的綠色化建設運營模式,創建一批高標準的綠色建筑、健康建筑、綠色社區示范試點,引導民眾對綠色、健康意識的提高,帶動綠色建筑產業鏈企業的轉型升級。
15、綠色建筑:節能減碳
16、綠色建筑:引領潮流的碳中和建筑
17、綠色建筑行業的新發展與新趨勢
18、2021年3月2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通知,就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公開征求意見。通知提出,縣城新建住宅以6層為主,新建住宅最高不超過18層。
——縣城人口密度應控制在每平方公里0.6萬至1萬人,縣城建成區的建筑總面積與建設用地面積的比值應控制在0.6至0.8。
——縣城新建建筑要普遍達到基本級綠色建筑要求。
19、創新融資方式:發行綠色債券和碳中和債
20、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關于建筑業綠色低碳發展的表述
21、《廣東省建筑業“十四五”發展規劃》(2022年1月5日,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對廣東建筑行業如何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和任務,借鑒該文件要求,促進公司業務創新與轉型升級
22、2022年7月13日,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印發《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23、2022年8月18日,科技部、住建部等九部門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
24、建筑業的綠色發展、綠色建筑、碳達峰碳中和影響建筑業、房地產業的上下游行業
25、本章學習與思考:碳達峰、碳中和與建筑行業/企業的挑戰與機遇
五、大基建: “大基建”時代對我國建筑行業/企業的影響與應對
1、為什么要搞“大基建”
2、2022-2023年“大基建”重新登上經濟增長的舞臺中央
3、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大基建”的論述有六大亮點
4、大基建時代來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將基礎設施的定位提升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
5、2022年4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要點
6、 依據2022年4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精神,梳理交通、能源、水利等基建投資細分領域和新機會
7、中央和全國31省市自治區都發布了年度“重點項目”名單,基礎設施項目的比例都在大幅提升
8、央企集體轉向“大基建”
9、本章思考:“大基建”時代對我國建筑行業/企業的影響與應對
六、新風口:建筑企業如何抓住新能源行業風口
(一)建筑企業要關注新能源產生的投資機會,抓住新能源產業風口
——建筑企業應重點關注風電、光伏發電和儲能
(二)市場機會:建筑企業應重點關注風電、光伏發電和儲能
1、市場空間廣闊
2、項目施工量大,可滿足施工需求
3、投融資模式清晰,且盈利情況較好
——新能源基建投融資模式PPP模式(包括BOT、BOO等)、特許經營模式(包括BOT、BOO等)、F+EPC等。從投資收益來看,新能源基建項目一般來說投資收益相對較好且投資回收期處于較為合理區間。
4、從基建角度考慮,可重點關注的領域風電、光伏發電和儲能及光伏儲一體化。這些細分行業在新能源領域發展相對成熟,在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催化下,應用進一步拓展,并且風電、光伏發電和儲能“大基地”施工量大,與基建領域協同性強。
5、從市場前景看,“十四五”期間我國風電、光伏發電、儲能年均新增裝機規模均在50GW以上,前景廣闊。
6、從市場競爭來看,目前處于“群雄逐鹿”的格局。
7、從投資收益情況看,整體表現較好。
8、整體來看,新能源項目可作為一種較好的投資選擇,對具體項目而言,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三)新能源基建項目投融資模式分析
1、新能源基建項目主要投融資模式包括:PPP、特許經營和EPC+F模式等。
(1)PPP模式
(2)特許經營模式
(3)F+EPC模式
2、新能源基建項目融資分析
(1)銀行貸款、股東借款等常規融資方式
(2)融資租賃(直租、回租)
(3)經營租賃
(4)項目融資等
(四)建筑企業如何切入光伏行業
1、我國光伏產業及光伏電站的發展機遇
2、光伏建筑是建筑企業進入新能源領域的最好入口
3、固定資產(廠房、園區)建設是建筑行業進入光伏產業的商機
4、在人才、工程資質、技術儲備等方面做好準備,突破壁壘
5、建筑光伏市場崛起,BIPV接力BAPV迎來新發展
——政策引導下的光伏建筑必將迎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6、建筑企業進入光伏/太陽能行業機會分析
7、光伏產業鏈固定資產(光伏電站、廠房、園區)建設是建筑行業進入光伏產業的商機
8、集中式光伏電站的商機挖掘
(五)建筑企業如何切入風電行業
1、風電產業鏈
2、建筑企業進入風電行業機會分析
3、風電產業鏈固定資產(風力電站、廠房、園區)建設是建筑行業進入風電產業的商機
4、建筑企業能夠參與風電建設板塊
(1)風電設備生產制造廠房建設項目
(2)風力發電站和風力發電儲能站建設項目
(3)風力發電設備安裝工程建設項目
5、建筑企業能夠參與風電建設板塊需要突破四大壁壘
(1)工程資質壁壘
(2)技術壁壘和專業人員壁壘
(3)資本壁壘
(4)開發壁壘
6、國內風力發電項目專業工程主要經營模式
(1)承發包模式
(2)主要施工內容及施工界面劃分
(3)專業工程的深化設計
(4)專業工程的驗收
7、施工企業在風電發電方面產業布局建議
(六)建筑企業如何切入儲能行業
1、我國電化學儲能產業鏈固定資產(廠房、園區)建設是建筑行業進入光伏產業的商機
2、大基地建設“促提速”,儲能與風光共“起舞”
3、大基地項目漸次落地
4、配套設施建設提速
大基地項目漸次落地的同時,配套設施建設進度也在加快。
以電化學為代表的新型儲能具有調節速度快、布置靈活、建設周期短等特點,是當前大基地建設的重要配套基礎設施。很多地方提出了清潔能源基地建設須配套20%的儲能規模等要求,一批新型儲能電站正在規劃建設。
5、新能源政策供給加大
6、經驗借鑒:中國能建的案例
(七)建筑企業進入其他新能源行業的機會分析
1、建筑企業進入氫能行業機會分析
2、從可行性、經濟效益等考慮,建筑企業現階段宜放棄進入以下新能源行業機會
七、怎么干:對新形勢下建筑行業/企業如何業務創新與破局發展的思考
(一)研究思路:
——現在在哪里?
——打算去哪里?(干什么?)
——如何去那里?(怎么干?)
(二)現在在哪里?
(三)打算去哪里?(干什么?)
案例:中建三局“十四五”規劃有關業務創新、轉型升級與破局發展的內容
案例:中建二局“十四五”規劃有關業務創新、轉型升級與破局發展的內容
案例: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十四五”規劃有關業務創新、轉型升級與破局發展的內容
……
(四)如何去那里(怎么干):對新形勢下公司如何業務創新、轉型升級與破局發展的思考
1、從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新趨勢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看中建二局業務創新與轉型升級
2、發現“十四五”規劃的市場機會: 55 項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
——“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有哪些?其中25項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直接相關
3、企業應該通過創新進行業務創新、轉型升級
案例:中國水電三局業務創新與破局發展
——現在在哪里?打算去哪里?如何去那里?
案例:新疆北新路橋集團拓展新能源基建業務的幾個方向
4、開展新應對
——科學應變:建筑企業如何應對新形勢、新問題
(1)順勢而為,抓住機遇: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作為
(2)要做到:安心、靜心、信心
(3)精準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4)再審視、再謀劃、再提升
(5)正確面對風險,處理風險,管理風險
5、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保障企業業務創新和轉型升級
6、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
——降碳不能急轉彎,碳達峰、碳中和不能一蹴而就
7、怎么干:新形勢下建筑企業可以從哪些方面破局發展
率先突破板塊,包括:
——開拓新業務:綠色建筑
——碳達峰、碳中和與建筑“三化合一”: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等
——抓住新能源產業風口:建筑企業應重點關注風電、光伏發電和儲能
——參與EOD(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項目
——開拓新業務:水務環保
——建筑工程企業應介入綜合管廊、海綿城市(洪災城市內澇,凸顯重要性)等新興領域
——開拓新業務:生態園林
——不忘房建主業
——向產業鏈向下游延伸,等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祝大家事業順利,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