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2
項目思維與創業慣性
工作原因,我接觸很多創業者。
有些創業者很快項目步入正軌,發展穩固。
而另外的項目,不停出現各種狀況,現金流雖然不錯,但盤點下來并不理想。
特別是,這樣的狀態反復持續。
如:
創業者小黑,選擇了培訓項目,在一個地區開始起步,選擇美術為突破,同時設有國學,英語等課程。
創業之初,只是一間小小工作室,由小黑親自擔任授課老師,夫人負責招生,孩子們從幾個慢慢到了幾十個,收益不錯,年盈利在三十萬左右。
創業者小白,也選擇了培訓行業。他先投資了十萬,用作教室和團隊的費用。這費用其實很少,員工第一個從他的助理入職,助理負責找房子,簡單裝修,桌椅教材到位,招聘老師,招生學生。
第一個月,教室到位,老師到位,全員出去發宣傳卡,一一邀請來試聽課了,成效不錯,試聽成交率為30%
第二個月,學生家長出現轉介紹啦,學員數量決定了快速轉虧為盈,有了盈利的現金流,老師們的干勁更足啦。
半年內,投資收回,小白轉身投資了第二家培訓學校,重復前面的過程。
兩年內,六家分設不同地區的培訓學校完成。
這就是創業思維和項目思維的不同之處。
創業者的創業之初,都離不開賺錢的渴望,但僅有賺錢的心,就只是創業者,有了長久規劃,就成了做項目。
鏡子導師的標準三項就在于此。
小項目啟動創業者慣性的局限尚不明顯,但如大項目創業,沒有創業者思維就危險。
運營多年的企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