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最近成為十分熱門的話題,和中國政府提出的新概念如“中國制造2025”以及“互聯網+”有關。首先,工業4.0由于作為還在醞釀中的新生事物我們并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筆者從一個制造業小學生的角度與大家分享下我對工業4.0的認識,我的觀點不一定正確。工業4.0即使在德國也僅僅處在一個初始計劃階段。
那么工業4.0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呢?根據德國政府的報告《未來圖景“工業4.0”》(Zukunftsbild
Industrie
4.0“)工業4.0提出的外部原因有兩個,一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帶來的刺激,二是以中國等新興工業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給德國制造帶來了壓力。因此工業4.0不但是德國工業領先的一個體現,也是競爭壓力下的應對之舉。德國本來就是制造業強國,需要保持并提高自己的優勢。德國工業的優勢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水平處在較高的水平,二是高效率的創新體系。
換句話說,工業4.0是德國試圖保持自己在制造領域的持續優勢而進行的制造業的自我強化,只是這種強化搭上了互聯網這個浪潮。美國在互聯網領域領跑,熱衷于技術的美國早已把互聯網的技術在工業中進行了實踐。而中國制造2025目的就在于拉動智能制造和創新活動,目的是力圖趕上這一次工業的變革,讓中國制造實現轉型。而非常務實的日本,雖然不聲不響,不熱衷于炒作概念,事實上在這兩個領域早已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看來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