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眼中的世界
我們經常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意識又被劃分為自我意識和集體意識,自我意識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那么,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是怎樣的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自我意識從發生、發展到相對穩定,大約要經過20多年時間,縱觀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我們可以將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自我意識萌生時期,也是生理自我形成發展期。嬰兒呱呱墜地一開始,他們并沒有自我意識,一般要到8月齡左右,生理自我開始萌生,這是自我意識的最初形態,到1歲左右,兒童開始能把自己的動作和動作對象區別開來,初步意識到自己是動作主體。例如,當他手里抓著玩具的時候,不再是把玩具當做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了。1周歲以后,兒童逐步認識自己的身體,也開始意識到自己身體的感覺,而到了2歲左右,兒童逐漸學會用代詞“我”來稱呼自己,到了3歲,兒童開始出現羞愧和疑惑,以及出現了占有欲和嫉妒,越來越多的時候要求自己來,開始有了自我獨立的要求。
但是第一階段的這些行為仍然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就是用自己的想法解釋外部世界,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投射到外部事物上。那么再往后呢,自我意識又會怎樣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