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型孩子不僅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待身邊的人也會嚴格要求。
如果身邊的小伙伴不遵守規則,他們就會指責他;如果小伙伴做錯了事,他們也會批評他。如果父母不遵守規則,他們也會說父母做得不好。這樣的性格很容易使孩子交不到知心朋友,也很容易讓孩子失去已有的小玩伴。
學員分享了他上課前和上課后教育孩子的經歷:他的女兒平時很守規則,誰違反了紀律或規定都會當場指出,一開始我們覺得這是個優點,總是夸:孩子正直、有正義感。孩子上學后,老師讓她當紀律委員,一開始我女兒在班上有很多好朋友,可不到半年她的好朋友越來越少,我了解后才知道,我女兒在行使紀律委員職責的時候,不會方式方法,
當有同學上課不認真聽講,她會告老師;
當有同學沒有按時交作業,她會責怪他們;
當有同學值日不認真,他會大聲指責說人家是壞孩子”;
甚至就連小伙伴們粗心大意,他也會批評他們笨手笨腳。
漸漸地,同學們都不愿意和他玩了,當時我也很苦惱,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孩子,孩子的出發點一定沒有問題,責任心也很強,但這個結果大家也都不想看到。
后來劉上老師的性格與親子教育課,我豁然開朗一下就找到了方法。
有一天孩子主動和我說了這事,我覺得機會來了,劉老師經常說:和孩子溝通找合適的時機很重要。孩子和我說:今天下午他又批評了一個犯錯的同學,結果這名同學聯合幾個同學去老師那告他黑狀,并說以后再也不理他了。
看到傷心和委屈的女兒,我也心疼,把女兒摟在懷里說:寶貝,你遵守規則,要求嚴格,有錯必究,這樣沒有錯,何況你還是紀律委員,這是你分內的事。可是現在這個結果你也不想要,是不是?女兒點了點頭,是不是我們的方法出了問題?比如你發現有同學沒有交作業,你可不可以提醒他們?而不是責怪他們偷懶,更何況我們也不知道人家為什么沒交作業,也許不是偷懶。但是如果你總是批評、斥責你的同學,他們就不愿意和你玩了。你想一想,如果你的好朋友總是批評你,你是不是也會不開心?”我女兒好像聽懂了我的話,從那以后,他用微笑的提醒和善意的鼓勵代替大聲批評和指責。他還經常幫助其他同學去規避錯誤,提供很多小方法幫助落后同學,現在我的女兒成了班級里最受歡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