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位媽媽向朋友抱怨,“我這孩子性格太固執了,已經兩天多沒和他爸爸說話了。”朋友問,“為什么?”她說起了孩子種種固執的表現:不想去幼兒園就堅持不去,父母沒辦法也就真的不去了;半夜小解后一定要媽媽講個故事才再睡,媽媽嫌勸說麻煩,干脆也就講了。前天晚上到時間睡覺了,可動畫片孩子還沒有看夠。爸媽屢說無效,直接把電視關了。孩子急了,和爸爸對打。爸爸生氣,關燈睡覺,爸爸每關一次燈,孩子就開一次燈。于是怒火隨著燈的開開關關越燒越旺,最后造就了爺倆間冷戰。這不都兩天多了,誰也不搭理誰。朋友疑惑,這孩子的確挺固執,不過他爸爸也不固執到哪里去啊。這位媽媽說:孩子就是孩子,我們何苦與孩子一般見識呢!
案例中和孩子兩天多不說話的爸爸肯定也不舒服,他與其和孩子斗氣,真不如仔細琢磨琢磨怎樣調整自家孩子的小性子,怎樣面對孩子未來還會出現的各種小固執。有的時候,孩子們的小性子正是我們家長給養成的。“別跟孩子一般見識!”我們沒有原則的一次次妥協,省掉的確實是和孩子一次次的爭執和爭辯,但獲得的卻是孩子一次次得寸進尺的要求和一次次使小性子的再演。案例中父母就是這樣使孩子固執性格變得更加固執了。因此,作為父母,堅持、耐心、寬容、動腦都是必不可少的。
天下的父母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但袒護縱容過度了會耽誤孩子一生的成長,作為家長一定要深刻認識這些錯誤做法的危害,才能避免孩子性格缺陷,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