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來說,在接觸過的管理咨詢顧問中,真正在專業上讓我佩服的不多,因為大多咨詢公司之顧問提交給客戶的方案可操作性有限。究其原因大約有幾個方面:
1、
自身實踐能力不強,很多顧問自大學畢業后就開始學習與運作咨詢項目,沒有企業實踐工作經驗,只有理論的功底,不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2、
自身專業與客戶需求不匹配,有的顧問是HR出身,但是企業需要做整體運營時,為了賺錢還是接了該項目,試想一下,沒有從事過企業整體運營的總經理工作,如何能操盤好一個企業整體運營咨詢項目?
3、
咨詢公司自身專業咨詢顧問不足,但是,有了項目找上門,又不想丟掉該筆業務,就臨時招聘人員,經過一周左右的培訓,立即到企業里面去輔導,試想一下,沒有專業的顧問如何能輔導好一家企業?
4、
企業以成本決定合作咨詢項目,殊不知一分錢一分貨,請問一下,優秀專業的咨詢顧問,費用太少了(有時候連自己的職業經理人薪資都不如),能來輔導你的企業嗎?
中小型民營企業到底要如何轉型自救?靠自己還是靠外力?靠企業自身的摸索爬行,速度肯定要慢,建議還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內外結合,通過以下三步進行轉型自救:
1、
培訓:建立自己的商學院,實行內外講師結合的方式,快速培養能打硬仗與勝仗的團隊,現在的社會不是大魚吃小魚的時代,而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
2、
咨詢:像大型企業及外資企業一樣,每年一次,找出影響企業發展的瓶頸,快速提升產出,主要起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健體”的作用,我們自己每年還要做一次健康體檢呢。
3、
IT化:一是提升企業工作效率,二是未來基于大數據的精細化決策是必然之路,拍腦袋的時代過去了!
觀念改變,企業管理體系升級,最后實現信息化。國內企業上軟件花了不少錢,但99%的數據裝進去,沒有出來過。舍的花錢買軟件,不舍得花錢買智慧,這就是觀念。
企業是有生命周期的,要打破自然規律,讓企業鳳凰涅槃,實現基業常青,需要不斷變革。變革不是技術問題,主要障礙在于觀念與勇氣,以及企業家們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