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時代,產品以硬件為主,更新換代的成本很高。企業通常是研發、生產出成品,推銷給市場,這是一種成品思維。這種成品思維也影響到工業時代的軟件開發。例如Windows操作系統,微軟公司總是花幾年時間組織全世界最好的軟件工程師開發出新版,然后發布出來,曾取得巨大成功。但后來發布的Vista操作系統卻比較失敗。
這是因為在互聯網時代,軟件產品在客戶端的更新換代,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用戶,基本都是零成本。這就把用戶需求高度刺激起來,特別容易喜新厭舊,轉移的成本也很低,促使企業必須拋棄成品思維,建立迭代思維。
迭代思維,是指從產品的基本功能、甚至是最初創意階段,就推向市場,和用戶共同研發,一代一代地快速推出更完善的新版產品。谷歌的產品,投放市場后,用戶每天都有很多反饋。根據用戶反饋,谷歌對產品每幾個月、每幾個星期,甚至每幾天都會有小的改變。Gmail(谷歌的免費網絡郵件服務)于 2004 年發布,近10年后才把Bate(測試版)字樣去掉,贏得巨大成功。微軟卻還拿幾年磨一劍的成品思維做軟件,自然不會成功。
在互聯網時代,任何美妙的想法,都不如先把它簡單地做出一點點,拿到市場上做實驗。一旦對了,馬上能看到增長,并能迅速跟進;一旦不對,調整的成本也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