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進入運營制勝階段
劉宗斌
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復蘇依然乏力,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轉型之痛。中國企業普遍處境艱難,必須不斷地創新商業模式、強化統籌運營,才能制勝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一如1973年石油危機之后,日本經濟結束了高速增長,日本企業無不依賴精細化管理,才得以生存、發展。
所謂卓越運營,是一種卓越績效模式的運營管理;而所謂運營管理,是指對企業內部的人、財、物、研、產、供、銷等各種要素進行統籌協調,發揮企業的系統效率。簡單地說,是常務副總(或謂首席運營官,COO)怎么當。
中國企業目前的管理現狀,通過強化統籌運營,普遍存在一年內20%以上、十年內400%以上的效益增長空間。但是,現行理論沒有提供統籌運營的系統方法,這使得企業領導遇到問題時,往往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難以從運營機制上進行系統改進。而在《基業長青》的作者柯林斯看來,運營機制是遠比宏偉戰略、優秀人才更為重要的東西,是基業長青的核心所在。以美國建國為例:“最重要的不是誰當總統?誰應該領導我們?誰是我們當中最聰明的人?誰是最好的國王?絕非如此!國家應該如何運作?我們應該制定什么指導方針和機制,以便創造我們夢想的國家?”。
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企業為提高管理水平,大量學習、吸收各種現代管理理論、方法,付出了一波又一波的卓絕努力,涌現出海爾、聯想等一批具有世界級管理水平的企業。但普遍而言,由于未能結合企業實際,各種管理模式、方法的導入結果,多是形式主義、兩張皮。非但沒有實現管理效益,反而造成了更多的浪費。
強化統籌運營的前提,是建立符合企業自身特色、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為此,筆者創新性地提出了組織流程的框架設計方法,以系統梳理流程、優化組織結構;并以此為框架導入各種先進管理標準、模式、方法,可以一體化整合多重管理體系,避免“兩張皮”現象。
強化統籌運營的核心,是敏捷高效的運營機制,切實推動企業追求卓越績效。為此,筆者基于大量成功案例的研究,總結出“縱、橫、內、外”等方面的運營管理方法,使企業運營不再局限于“計劃、預算、考核”的縱向推進。
本書目錄及邏輯結構如圖所示:
第一章,基于對商業模式、運營模式的理解,該章闡述了商業模式的創新、企業戰略與企業運營的對接、運營模式的勾勒等問題。
第二章,基于卓越績效模式價值鏈,該章闡述了企業組織流程的頂層設計方法——企業組織流程框架設計,可用于優化組織結構、厘清流程關系、分解戰略目標、構建流程制度體系。
第三章,基于對企業組織結構的基本認識,結合企業成長生命周期,該章介紹了各種不同的組織結構模式;闡述了組織結構調整的原則、前提和關鍵,以及調整的方式。
第四章,基于對企業再造理論的深度剖析,結合企業變革理論,該章闡述了企業變革的原則和步驟。能否順利推進企業變革,攸關企業生死。
第五章,基于流程制度體系的構建要求,該章全面介紹了卓越績效準則、ISO9000族標準、企業內控規范等各種關于企業運營管理的指導標準;闡述了如何結合企業實際,構建流程制度體系的步驟和方法,以及如何構建信息化的流程制度體系管理平臺;對于現行普遍存在的“兩張皮”現象和“多重管理體系一體化”問題,提供了系統的解決方案和成功案例。
第六章,基于“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的管理思路,該章闡述了企業領導如何綜合運用戰略績效管理、授權管理、會議報告機制、走動式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應用、全面預算管理、集團管控等管理手段,從上至下地縱向推進企業運營。
第七章,闡述了如何把市場機制導入企業,形成橫向咬合、自行調節的壓力傳導機制,從而把市場壓力無阻礙地傳遞給每一個員工、調動員工在企業內的的創業活力,大大減輕企業領導的壓力。
第八章,介紹了精益生產方式的產生、發展,以及在改進企業績效方面的驚人效果;闡述了各種精益管理工具的綜合運用。這是改變世界的機器,也是中國企業走向未來的必由之路。
第九章,介紹了深度營銷、供應鏈整合等對外部供應商、經銷商進行整合的方式,重點闡述了供應鏈的規劃、設計、構建、運營的步驟和方法。
第十章,闡述了如何調動全體員工的力量,構建企業運營的改進創新機制;介紹了各種改進創新的方法。這是中國企業最為薄弱的管理環節。
總的來說,本書揚棄了流程再造、波特價值鏈、運營管理等理論的傳統觀點,整合了卓越績效準則、內部控制規范、ISO9000族標準、精益管理、深度營銷、市場鏈、供應鏈等各種管理模式,形成了“卓越績效模式運營管理”理論。能夠為企業高管、咨詢項目總監提供企業運營的系統思考框架,為企業管理人員、咨詢師提供有關運營管理的完整知識體系。
這一理論的形成,雖然基于筆者將近二十年的咨詢實踐,但首先要感謝恩師鄧榮霖教授。做為現代企業制度理論奠基人,鄧老師對中國企業的發展不僅有深刻洞察,還有頂層思考。正是他對我博士培養期間的支持、鼓勵和指導,給予了我理論探索的勇氣;其次要感謝我的諸多客戶,正是你們的成功,給予了我來自實踐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