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的管理就靠幾個領導在做,靠一層一層的領導抓。領導們又忙又累,還不見得能把工作抓好。這不是個辦法,我們儒聲顧問提倡“橫向控制”。
首先,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讓計劃部對生產安排進行統籌,而不是由廠長或者老總進行統籌。
很多企業就習慣于靠廠長或老總安排生產,這種方法可能短期內效果非常好,但長期就不行,為什么?廠長要管幾百號人,他的注意力完完全全放到事務性的工作中了,他有那么多人的問題要處理,有那么多突發事件要處理,他還有多少精力跟蹤計劃的落實,還有多少精力去排查物料的狀況?
真正的計劃運作是要了解每個細節的,而我們以前在企業里經常看到廠長邊走路邊簽字。要買什么物料,簽字;要做什么,簽字。你要問那個廠長:這個物料是不是一定要買呢?倉庫到底有沒有?他說不知道。不知道為什么要簽字?他會說該我簽啊。
靠廠長做管理,這個企業就離不開這個廠長,為什么?除了廠長,誰都不知道怎么安排計劃。廠長怎么指揮生產部門都要聽,因為廠長是老大。這種做法有的時候短期有效的,長期說不定就是有害的,因為短期有效就意味著對個人經驗的依賴性非常大。對個人經驗依賴大,長期來講,你的企業做大很困難。而且如果廠長出現異動,你根本沒有辦法應付這個局面。
有些企業一方面講制度管理、流程管理,另一方面又在靠領導管理。領導需要制度嗎?領導憑什么做管理?憑身份。你跟老總說:你拿個制度出來,否則你憑什么管我?老總很簡單,從明天開始你就晾到一邊去了。最容易破壞制度的人是什么人?就是領導,而且是那個最大的領導,所以制度化管理的最大的障礙是什么?就是領導參與所有的事務性管理。
管理要靠流程,靠橫向。如果你不認可PMC(計劃部)的作用,還認為有廠長有老總就行,可以不要計劃部。那么,你的企業永遠不可能走上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流程化、表單化這樣的管理模式。
領導要把人管好,但如果不了解事情,領導也管不好人。總之,一定要懂得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
其次,橫向控制還包括部門和部門之間的橫向控制,上下工序的橫向控制。
你買的物料回來沒有,倉庫最清楚;你發的物料型號對不對,規格對不對,數量對不對,車間最清楚。所以,橫向控制是控制交接的數量、質量的一個關鍵點。我們不要太相信一個人到處查,僅僅靠查是查不過來的。
日本的很多企業現在沒有巡檢了,而是靠上下工序互相檢查。發揮上下工序的相互監督作用,特別在質量問題上,上工序做錯了,下工序檢查出來能夠立馬堵住不合格的東西往下流。下工序檢查不出來,下下工序檢查出來,不追究那個做錯的人的責任,而要追究那個“放水”的人的責任。你放了他,我找你。這就是圍追堵截。
抓好互檢非常重要,在這里我們把互檢的概念稱之為橫向控制。在企業,通過橫向控制讓那些員字號的管理者,如倉管員、采購員、物料員、品管員、計劃員、物控員、工藝員行動起來,發揮管理作用,可以讓長字號的人輕松一點——橫向控制實際上是讓領導稍為輕松一點的方式,很多領導真的太累了。
員工也是帶員字號的,讓帶員字號的人發揮管理作用,把他們當管理者看,讓他們在做事的過程中起到管理作用,這是一個大趨勢。下工序可以作為上工序的管理者,上工序也可以作為下工序的管理者。
讓員字號的人起到管理作用,前提是什么?前提是我們要有相應的規定。這個規定可以是制度、流程、文件,也可以是控制卡和各種標準。員字號的人不是領導,他們沒有辦法憑身份做管理,他們只能憑規定做管理。權力來源于兩個地方,第一,身份,第二,規定。
企業的領導們,你想輕松下來,也很簡單,就是讓你下屬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