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25日電(汪徐秋林)13時30分,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企業評價協會主辦,新華社
經濟參考報社合作的“2014中國企業自主創新TOP100評價發布暨中國新興領軍者年會”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行。會議主辦方,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會長侯云春為會議致歡迎辭并發表題為《強化企業主體地位 自主創新水平》的主旨演講。
侯云春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過去的2014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在簡政放權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動下,
市場活力進一步被激發,一個大眾創業的良好局面正在呈現出來。但是在這次評選中,經過對調研數據的統計和分析,發現我國企業在自主創新上仍然存在明顯差距。
侯云春說,一是從企業的研發投入和創新能力來看,我們需要進一步提高投入水平和能力,我國研發比重雖然近年來有較快增長,但總體比例仍然偏低,盡管經歷了企業專利授權數快速增長,但真正反映企業核心創新能力的發明二是從企業創新動力與影響因素來看,我們需要進一步理清政府與
市場的關系。企業自主創新的自身內部動力與影響因素比外部政府的政策優惠激勵更重要。讓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就是要堅持以企業為主體,通過
市場化配置資源,政府簡政放權搞好服務。
三是從企業的創新機制來看,我們需要進一步提高產學研合作機制,真正讓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目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總體上仍然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首選,其次是基層創新、聯合創新;而難度最大的原始創新排在最后,企業對研發人員的獎勵方式仍然主要以值職加薪短期激勵方式為主,而期權等長期獎賞方式則較少,同時高效研發與
市場有較大差距。我國自主創新面臨新的形勢,既有良好的機遇更面臨嚴峻挑戰。面對以3D打印、物聯
網絡等等新一輪產業革命浪潮,我們再繼續采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模式同時要加大基層創新和原始創新力度,特別要在關產學研用、經貿、媒介等環節上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多方協作的創新鏈。發揮
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努力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水平,促進
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實質性轉變,以科技水平的提升帶動
經濟水平的提升。
侯云春進一步說,中國
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
經濟下行
壓力現在依然很大,當前很突出的矛盾是
經濟增長速度下來了,但是
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并沒有上去,這就帶來一個突出的問題,企業利率下降,財政收入增幅大大減緩。去年全國國有企業利潤同比只增長3.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數字我沒看到,1到11月份,同比只增長5.3%,其中10月份同比下降了2.1%,11月份下降4.2%,全國財政收入去年全年同比增長8.9%,這是什么概念呢?2013年勉強保持兩位數10.3%,去年就降到個位數,而這之前幾年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不僅是兩位數,而且是20%-30%的高速。2012年增長了23.8%,2011年增長21.3%,最高的那一年是2007年增長速度是32.1%。我們的財政支出都是按照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來安排的,而且財政支出這是一個剛性的需求,上去容易下來難。
侯云春認為,
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下行這只是一個表面特征。它實質的內涵和要求是
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提高。是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要由過去的粗放型轉入集約型增長。任務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從過去大量依靠勞動力、資源、環境等要素驅動轉向要素驅動和創新驅動。
侯云春總結,中國
經濟正在進入以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為明顯特征的新常態,能否在
經濟增速下臺階的同時,使
經濟增長水平上臺階,努力提高
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
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自主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