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企業呈現多元化,一般分為生產型、銷售型、營銷型、品牌型或者集生產、銷售、營銷、品牌于一體的多功能型。但真正懂得運用系統品牌營銷策略的企業卻少之又少。大部分企業由于對品牌營銷運作知之甚少,往往把銷售當成了營銷,把打廣告當成了做品牌,以至于走了很多彎路,甚至走入品牌營銷的誤區。這樣一來,不僅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速度也影響了企業的市場業績和盈利水平。很多企業由于不會挖掘產品的文化、內涵、價值,不懂得如何讓產品贏得消費者的信賴,讓廣大消費者選擇企業的產品,乃至花更高的價格消費企業的產品。加之不懂得品牌營銷的基本運作手法,乃至將大量的業績和利潤拱手讓人了。原本可以創造10倍數百倍業績的產品和企業,卻只能賺取微薄的收益。企業家也往往由于自信和自我崇拜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和獲得更大的業績的機遇。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黃金發展時期的市場,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只要企業能夠抓住產品差異化,在商業模型上有所創新,就一定能將企業做強做優,邁向卓越。
品牌營銷作為企業發展和盈利的重要策略,如何能引起企業家的重視和借鑒,對企業的效益增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需要正確理解品牌的真正意義。
品牌的靈魂是消費者對該品牌精神的信仰和認同,而不是它有多龐大。做大了不見得就是品牌,我們要根據企業發展的實質去擴大規模,確保資金鏈的正常運轉。一個成功的品牌應該是無私的,技術可以相互模仿,其產生的附加值是品牌獨特的文化,是任何企業也拿不走的。任何的品牌都有其局限性,我們就要根據它的特定的定位、文化和消費層面去表現它。
品牌的極致是攻心。展示不如培養,培養品牌認知度才能長外占據消費者。在產品過剩的情況下,傳播產品靜態信息是毫無意義的。我們只有通過新的消費需求制造消費者。但在產品同等質量情況下,培養消費者是維護品牌忠誠度的不二法寶。培養品牌不是硬生生的教育,而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體會消費者的需求,用消費者的語言進行品牌教育,最大限度減少溝通困難、增強教育效果。不讓消費者排斥是商家成功的第一步。
產品只有純功能訴求無品牌附加值,是賺不到錢的。消費者首先接受的是概念。判斷產品價值的標準也是概念。必須重視概念設定。用概念設置忠誠和消費認知障礙圈。概念分為功能概念和品牌概念。功能性概念是以利益為導向,有利產品導入但無法獨享,品牌概念是長久的概念,唯我獨享的概念。品牌的內涵是產品功能、服務內容不能涵蓋的。如信譽、內在質量、長遠保證、體系服務、文化、價值感等。產品功能與服務內容固然重要,但只有在品牌力涵蓋之下,才能發揮其功能效應。顧客滿意度來自品牌與服務之比。
品牌要有主張,主張定位要準確,沒有主張的品牌就有基點,選準基點是關鍵!所謂品牌的主張,就是通過長期實踐總結出的顧客對本品牌最關注的獨特利益點。集中突破。引導關注一點,隱蔽不利因素,通過一點帶動全局,有效的調動潛在需求。大作廣告的不是一定是品牌,大量鋪貨的也不一定是品牌。只有能引導消費者的才能是品牌。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已經進入一個以品牌為導向的消費時期。不論是工業客戶還是大眾消費都趨向于選擇品牌性產品和商品,企業的營銷手段已不單單停留在單純的銷售技能和營銷方法上,而是向更高層次的意識形態領域和精神領域邁進。品牌策略和營銷策略圍繞人的行為意識和神經驅動性為原則,掌握人的大腦思維和心智模式,進行有規律有計劃有策略的疏理和引導,使之能夠駕馭消費思維和消費行為,實現消費掌控、市場把控、營銷掌控和品牌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