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一個精明的猶太人問他的兒子。
“金錢”,兒子不假思索地說。
“錯!”父親直接了當地訓斥道。
“是鉆石”,兒子又說。
“你這蠢才!”父親生氣了,“金錢與珠寶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知識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只要你活著,誰也無法從你身上奪走?!?/p>
是的,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力量。在這個世界上,大到摩天大樓、航天飛機,小到針頭線腦、筆尖紐扣,無不來源于知識。只有擁有知識,才會擁有成功和財富。而要想擁有淵博的知識,就必須不斷學習。提到學習,不難想到“學業”、“文憑”、“科班出身”等字眼。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為自己那份小學或中學文憑而自慚形穢,責怪自己腦瓜不靈,愧對那顆顆“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學”的天下父母心!這種現象,在人口多達十幾億的中國大地上甚是普遍。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那“學而優則仕”的封建科舉時代,且不說有多少人為了博得一紙文憑而寒窗苦讀,又發生過多少為中舉而顛倒人生的辛酸故事,就在高度發展的當代經濟社會中,又何嘗不上演著一幕幕為文憑而搏殺的悲喜劇呢?
每年臨近中考和高考之前的一段時間里,上門找平策求測升學的顧客絡繹不絕。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也有求知上進關心自己前途的學生們。
預測升學,在八字命理中首觀印星,而且不論何格何局,只要印星為用有情有力,抑或印星為忌而制伏得宜,皆許能中。這是預測升學的總原則。
那如果一個人生辰八字中的印星不力而導致學業不成,難道就從此再無出頭之日了嗎?或者說一個人文憑不高,難道就表明從此永無才華了嗎?不!絕對不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的狀元也未必都是“科班出身”。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世紀,財富裝在擁有知識的人的口袋里。這種情形已成為現實。許多仁人志士也已認識到一個人的貧窮不是口袋貧窮而是腦袋貧窮,而想改變貧窮的面貌,則只能通過學習這一唯一途徑。
印星雖決定著一個人文采的優劣和文憑的高低,或者說印星決定著一個人接受國家正規教育期限的長短,但印星不能決定其他。一個人雖輸于文采,但在其他方面必有長處。譬如一個人雖無太高文憑,但善經營或擅交際,或長于某種技藝,因此,我們還可以在其他領域里獲得成功。只要我們永不服輸言敗,永不放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