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智能革命:你所熟悉的都將面目全非
回顧過去是為了展望未來。今后,由大數據和機器智能引發的智能革命,也將是以一種和前面幾次技術革命類似的方式展開,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概括的話,就是:
現有產業 + 機器智能 = 新的產業
1. 農業 + 機器智能
作為嚴重缺水的國度,以色列人發明了滴灌技術 —— 裝有滴頭的管線直接將水和肥料送達植物的根系,大大節約了水和肥料。所有灌溉方式都采用計算機進行自動化控制,灌溉系統中有傳感器,它能通過檢測植物的莖果的直徑變化和地下的濕度,來決定對植物的灌溉量。
自二戰后立國以來,以色列的農業生產增長了 10 多倍,而每畝地的用水量卻仍保持不變。
靠著農業高科技,以色列給傳統的農業帶來了質的革命,二戰前還是一片荒漠的內蓋夫地區,現在已經出現大片的綠洲了。
|內蓋夫地區,荒漠變綠洲
2. 電器 + 機器智能
電器行業,廠家只能賺到一次錢,而且由于制造商相互壓價,利潤也不可能很高。家電的交易完成之后,顧客和商家就沒有了關系。
但是在大數據時代,家電廠商可以通過產品跟蹤技術知道自己出產的每一個電器,是如何一步步進入顧客家庭的,并且知道用戶是誰。
每個大件電器本身又是收集用戶數據的采集器,家電公司可以完全了解用戶的很多生活細節,比如住在哪里,每天使用電器的情況,使用其它電器的情況,甚至什么時候回家,什么時候吃飯等等。
這樣,廠商和顧客之間能夠建立一種細水長流的商業關系。廠商之間的核心競爭力也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更重要的服務。服務的水平不完全取決于服務態度,而更多要依靠智能化。
3. 醫療 + 機器智能
在中國患者的心目中,看病要找“老大夫”,因為他們有經驗。實際上,老大夫經驗的積累就是一個通過病例(數據)學習的過程,而人學習再快,其實也學不過計算機。
目前在醫學影像識別等領域,智能計算機已經超過了專科醫生的水平。具有了智能的計算機不僅能幫助診斷,還可以進行手術。
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醫療機器人就是“達芬奇”手術系統。它是一個有三個機械手臂的機器人,每一個機械手臂的靈活性都遠遠超過人,且帶有攝像頭可以進入到人體內手術,因此使用它做手術不僅創口非常小,而且能夠實施一些人類醫生很難完成的手術。
目前全世界裝配了 3000 多臺“達芬奇”機器人,完成了 300 萬例手術。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4. 新聞 + 機器智能
今天的很多財經新聞,尤其是對公司財報的評述,其實是計算機生產的。
比如 IBM 公司發布的去年四季度的財報,計算機會先“讀”一遍該公司財報的內容,然后提取出主要的信息,比如該季度的收入、利潤等等,和華爾街預期的對比,然后它就可以寫出一篇關于 IBM 業績的新聞稿。
或許再過若干年,我們在編輯部里看到的景象,不再是一批伏案工作的編輯,而是一臺臺計算機,這個行業也就被重新定義了。
05 只有 2% 的人能抓住機會
大數據將導致我們社會的產業升級和變遷。不過,如果對比每一次產業革命前后產業的變化,就會發現,其實人類很多基本的需求并沒有變,只是采用了新技術后,新的產業會取代舊的產業滿足人類的需求。
固守舊的產業是沒有出路的。穩定社會狀態里的“二八法則”都不再適用,只有 2% 的人能夠完成跨越,其余 98% 的人都可能陷入或遲或早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擔憂。
2%。
也就是說,15 億中國人,只有 3000 萬人能夠穿越這道“窄門”。
你,我,在這 3000 萬人中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