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會即將閉幕。
英國權威媒體 BBC 作出最終預測,認為中國女排將擊敗塞爾維亞女排獲得冠軍。
早些的時候 BBC 就曾預測,本屆奧運會,中國隊將在總獎牌數上領先英國,僅次于美國隊,位居第二;在金牌總數上,中英則各有優勢、難分伯仲。
奧運賽場瞬息萬變,最終的結果惹人關注。但是我們也不禁要問,為什么英國要在奧運獎牌數上緊盯中國?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決定著奧運獎牌榜的變幻更迭?
1
———
在奧運會比賽時,有朋友開玩笑問起:“蒙古騎兵當年那么厲害,為什么看不到他們在馬術、射箭項目上奪得金牌?”
查下來還真是。
蒙古國自 1964 年參加奧運會以來,只在 2008 年北京奧運會上曾獲得過兩塊金牌,但卻是來自拳擊和柔道。至于馬術和射箭,近幾屆奧運會連銅牌都沒摸到過;而天下聞名的蒙古摔跤,也只在 2012 年倫敦奧運會上得到過一枚女子自由式 63 公斤級的銅牌。
當然,蒙古人現在也早就并不都是過著騎馬放牧、射箭狩獵或摔跤嬉戲的游牧生活,事實上僅首都烏蘭巴托一座城市就居住著蒙古國 45% 的人口。
不過,這也并不僅是蒙古人的問題,因為同理我們也可以問:
號稱“自行車王國”、幾乎有超過 10 億人騎車的中國,為什么直到這屆奧運會才在自行車項目上實現金牌零的突破?
又或者,像越南這樣曾打了一代人的戰爭、也出了許多神槍手的國度,為何直到現在才第一次奪得射擊金牌?
2
———
簡單地說,奧運會上的大多數現代競技體育項目,與傳統社會中的體育活動、或日常生活中騎自行車這樣的實踐,幾乎是兩回事。
以馬術為例,奧運會上的現代馬術六個小項(盛裝舞步、場地障礙賽、三項賽,各分團體和個人),無一例外都是從歐洲的傳統中衍生出來的,與那種草原奔跑的蒙古賽馬大有不同。
射箭也是,從器械到比賽規則,都與傳統游牧社會的射獵活動有著本質的區別。
現代競技體育在很大程度其實脫離了生活實踐,倒更接近于“學術研究”和“科技研發”。奧運奪金就像學術前沿的突破一樣,拼的是最尖端的一點點領先優勢。
幾乎每一個體育項目,都需要大量資金和人力,以取得最前沿的少許突破。在馬術比賽中,這首先意味著要培育良種馬;射箭則更復雜,需要專門的團隊研究射程、飛行軌跡、材質乃至風速。這還僅僅只是基礎,因為還需要有成批的選手愿意付出大量時間去反復進行高度專業化的訓練以尋求突破。
就此而言,蒙古牧民無法獲得奧運會金牌是不必驚奇的。
這就像中國數億農民中盡管有許多人深知怎么種地,但如果比的是畝產量最高的記錄,那他們是絕對贏不了袁隆平團隊的。一個龐大的農業社會,并不意味著就具備第一流的現代農業科技。
附帶說一句,雖然一說起畜牧業,許多人不由自主地會想起內蒙、新疆等有著大片遼闊草原的省區,但國內畜牧業產值最高的省份其實卻是山東,而且自 1980 年以來已連續 26 年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