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選擇大公司對于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本能,和理性判斷全無關系,只是和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安全感需求有關。大公司意味著可以長期屹立不倒,于是進入大公司就像鳥兒躲進了大樹,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依仗大樹擋風遮雨。本質上來說,這種選擇意味著抗拒變化、躲避風險。
不能簡單說說抗拒變化、躲避風險就是對的或者錯的,缺乏前提的一切結論都是耍流氓。在討論所有職場問題之前,需要想清楚一件事情——
我們正處于什么時代里?
如果你的判斷是我們正處于一個階層板結,全社會心態趨于保守,缺乏創新和進取精神的時代里。那么選擇抗拒變化、躲避風險就是正確的。
因為此時此刻的社會地位得來不易。天下承平,猶如平底鍋。你我求穩,猶如小黃魚。生活就是平底鍋煎小黃魚,切忌亂翻騰,否則就碎完了。
但如果你的判斷是我們正處于一個快速變化,充滿機遇和風險的時代,社會鼓勵人們去冒險和創新,甚至允許那些最瘋狂最荒謬的夢想成真,那么選擇抗拒變化、躲避風險就是錯誤的。
因為你認為可以維持你穩定生活的那一點點依仗,很快就會因為社會前進而變得一文不值,根本無法讓你巋然不動、安然老去。同時,你追求安穩所得,和你因此而錯過的機會相比,根本無法相提并論。在這樣的一個時代里,走入家道中落的快速通道就是求穩。
◇
哪一種看法是對的呢?
看看上世紀 80 年代最早下海的那批人好了。他們南下廣州販賣牛仔褲、太陽鏡和磁帶,一開始覺得那是風險極高的事情,但很快就發現那就是用火車搬運錢。這批人很快發家致富,賺到數十萬乃至上百萬人民幣。
在那個連萬元戶都很少見的時代里,這些錢讓人覺得可以金盆洗手,安安穩穩和家人過兩三輩子了。其中許多人真是那么想的,然后呢?到今天他們中還有幾個是衣食無憂的富家翁?當年的巨款還夠他們幾個平方米?
90 年代去買股票的人呢?利用雙軌制拿批文倒騰汽油橡膠的人呢?去借貸砸十幾萬開出租車的人呢?砸鍋賣鐵出國刷三年盤子帶著堅挺貨幣回來的人呢?00 年開始炒房炒蘭花炒藏獒炒普洱炒玉石炒文玩的人呢?別搞錯,我沒有任何批評這些人的意思。
羅列所有這些事情,只是想說明過去二三十年間,有多少機會曾經出現過,有多少不靠譜的事發生過。而所有這一切都可以幫助我們,判定自己處在一個什么時代。
想明白這一點,我們的個人選擇才會有正確的前提:我們正處在一個快速變化、高速發展,充滿機遇和風險的時代。
那么,現在再來想一想:進入大公司是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