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雖然熱門,雖然是傳統企業進行轉型升級的突破口,但是還是要提醒企業:O2O有風險,進入需謹慎。不是嚇唬你們,真的是有風險,且聽我來八卦八卦:
第一個風險是企業。企業對O2O的期望值太高,規劃框架太宏偉,導致不可落地,不可執行,成為空中樓閣水中花月。
第二個風險是政府。政府監管是最大的風險之一,比如政府一說支付安全,咔嚓二維碼支付就停掉了;政策一變,馬上就好事變不可能,比如電商賣火車票,剛剛賣沒幾天,鐵道部來一紙公文就咔嚓死掉。所以要緊跟新聞聯播,而不是焦點訪談。
第三個風險是渠道。O2O勢必要影響渠道利益,要下沉到渠道的終端,而終端的轉型和變革潛伏著巨大的風險,無論是意識、人力、資金、組織和業務,以及競爭,因為轉型變革不當,可能引起潛在的風險。
第四個風險是擴張。是盲目擴張的風險,很多企業本來在傳統業務是耐得住寂寞,專注于定位,而一傍上互聯網,借勢風大起來了,突然發現自己這個也可以做那個也可以做,就開始盲目擴展,而這種盲目擴展因為多渠道的放大,可能導致企業死得更快。
第五個風險是消費者。實際上,大部分消費者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的習慣,這就意味著需要去改變消費者習慣,而消費者習慣的改變會比較緩慢,企業能不能熬到消費者改變的哪一天?難說
第六個風險是平臺。很多企業依賴于平臺,比如對阿里天貓淘寶、對騰訊微信的依賴風險,這種依賴也可能會慘不忍睹,因為數據循環是在平臺內,不是在企業這里,你依賴平臺就意味著把身家性命交給了平臺,啥時候咔嚓一刀你只能忍著。
第七個風險是人才。O2O如此新,而且跨線上線下,跨新業務傳統業務,這時候專業的人才很難找,傳統人員轉型又很難轉變,新的儲備又實際上來不及,空投的容易是水貨,內部培養可能不給力。沒有人才,你說咋搞?
第八個風險是經營。經營風險很微妙,互聯網公司可能會因為與線下企業的思維碰撞,以及自身的線下服務能力的短板,會造成一定的經營風險;而傳統企業,由于互聯網轉型的方向定位以及培訓輔導的不力,還有線上線下產品同價和信息突然間對稱的沖擊,也會造成一定的經營風險。這就要考驗企業的經營能力和戰略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