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生有”是中華文化體系當中的一大精髓,也是構成《周易》和《道德經》的核心要素。這里的“無中生有”并非世俗意義上理解的“憑空捏造”,而是漢語字源上的本來意義。“無中生有”這個詞來自老子《道德經》中“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的說法,這里的“無中生有”,實際上更多指向于物質起源層面的,相關聯的提法還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在《易經》當中,也有“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種類似的說法。這里的無極就是世界原本的形態,即一片混沌狀,也就是無。
市場營銷戰略計劃中運用“無中生有”營銷戰略計劃策略,是基于對事物本質的精準把握,對規律必然性的趨勢認知,就是把可能性和必然性相結合創造出新穎的事物和訴求。無,只是直觀表象;有,卻是必然趨勢。在營銷戰略計劃策劃中“無中生有”就是把常規的事物轉變為不尋常的結果,就如同具有點石成金的能力一般,靠的是深厚的營銷戰略計劃功力。
在完全開放、充分競爭的市場上,真正的機會往往存在于大多數人看不到的地方,這就是所謂“難點即市場”;而策劃工作的基本功就是透過表象看本質,不為常識所局限,勇于打破常規思維,從而摘取創造性的結果。任何蕭條的年代、蕭條的市場,都有賺錢的企業,關鍵再于你是否能夠洞察到新的機會,你的營銷戰略計劃方式是否匹配這個商機。
因此,一個企業或營銷策略計劃人要想做好市場,就要求做到“無中生有”--學會挖掘潛在需求、激發潛在需求,做到顛覆性的創新。這樣,才會擁有和創造更廣闊的品牌和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