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發展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利用信息技術發展電子政務也已成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的重要條件。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布的《2014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電子政務成就我們希望的未來》顯示,中國的電子政務發展位列第70名。雖然這是近5年來排名最靠前的一次,但與韓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歐盟等電子政務發達國家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劉華鵬老師在北京大學講授《互聯網+政務》
值得期待的是,“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受益的不僅是娛樂、消費以及傳統產業,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將大大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事務管理能力。放眼全球,發達國家都對電子政務、數字化政府的建設進行了大量的投入,二者皆可被視作“互聯網+政務”的典型業態。我們不妨從先行者的經驗里,找出幫助我國“互聯網+政務”落地的先進經驗。
電子政務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我國電子政務網絡已經覆蓋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90%以上的市和80%以上的縣。截至2014年年初,各級政府網站普及率不斷提高,我國副省級以上、地市級、縣級地方政府網站覆蓋率分別達到100%、100%、80%。
同時,政務應用也在快速發展,截至2014年年初,中央各部委的主要業務信息化覆蓋率已經達到80%以上,省級政務部門業務應用覆蓋率達70%以上,其中財政、公安、人社、國土、工商、稅務、住建、環保、質監、衛生與人口、食藥監、統計等省級部門主要業務信息化覆蓋率達到100%。副省級城市政務部門業務應用覆蓋率達78%,地市級政務部門業務應用覆蓋率達39%,區(縣)級政務部門業務應用覆蓋率達46%。
劉華鵬老師在北京大學講授《互聯網+政務》
不過,電子政務統籌協調難度依然較大。截至2014年年初,各級政府基本健全了電子政務組織保障體系。然而對省、市、縣三級的情況進行比較發現,地市級以上地方信息化主管部門普遍建立在工信部門,區縣級信息化主管部門較分散,呈現出省市級相對集中、區縣級相對分散的情況,進一步減弱了電子政務管理和協調的力度。此外,基層電子政務嚴重滯后。大多數縣級電子政務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電子政務網絡等基礎設施覆蓋率低,政府網站功能單一,網上辦事和政民互動功能十分缺乏。在服務渠道方面,地市、縣級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渠道略顯單一,很難達成一站式便民服務。
劉華鵬老師,“互聯網+創新”研究專家,主要講授“互聯網+營銷模式創新”、“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互聯網+企業轉型升級”、“互聯網金融”、“新媒體營銷”、“微信營銷”等課程。劉華鵬老師先后合伙創辦北京冠智健通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北京才富通科技有限公司,將經營管理實踐和傳道授業解惑有機地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