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對于創立一個企業而言,狹義的“1”是遠遠不夠的:一項發明是不夠的,還需要變成產品;第一桶金是不夠的,還需要變成可持續的生意;甚至于,一項穩定的業務也仍是不夠的,還需要業務的快速成長,更需要有不斷的新業務發展起來……創業和創新,是持續的挑戰,是不變的難題。但是在今日的市場情境下,還需要考慮一些“依附于根本層面上的截然不同的東西”。
就管理學意義而言,創業者,簡單來說就是開創了全新企業、創造了全新價值的企業家。而企業家,按照法國經濟學家薩伊的經典定義,是能夠將資源從生產力和產出較低的領域轉移到生產力和產出較高的領域的人。德魯克以麥當勞為例重新定義了企業家:未必發明了全新的東西,能夠研究顧客所注重的價值,能夠將產品標準化,設計制作流程和工具,并基于工作分析設定標準,根據標準分類人員,從而大幅提高資源的產出效率,也開創了新的市場和新的客戶群。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創業家,就是能夠聚集足夠的資源,用全新的方法,將技術信息化系統化,將工序系統化,從而創造客戶、創造價值的人。創業者是冒險者,但他們會充分計算是否值得,并且有能力發現機會并創造新的方法來利用這些機會。這樣的品質和素質,并不是普通人能夠擁有的。
當前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的存在不再是在這個世界中留下一個印記。他們的想法是要擁有這個宇宙。僅僅進入市場已經不再能讓他們感到滿足,他們想要的是,統治整個市場。為消費者提供服務不再是他們的目標,他們的目標是要俘獲消費者。
事實上,當前的創業者們胃口都極大,他們想要震驚整個世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被淹沒在了網絡效應之中,甚至不惜無限期的推遲盈利。如果你不認同他們的這個行為方式,你就很難和他們進行對話。
在這樣的氣氛之下,初創企業這個詞已經被嚴格限制了,好像只有那些單純追求統治某個市場的新企業,才有資格被稱作初創企業。全世界都在追捧獨角獸企業,以及他們所謂的“成功”。整整一代的人,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已經忘記了創業的初衷,轉而追求這個傳說中的生物。
但是誰有能責怪他們呢?無論是媒體還是創業圈中的其他人,都在追求獨角獸,這個概念在人們心中正在被不斷的強化。
我們先從最底層說起:那些用少量的錢,對大量有可能獲得成功的企業進行下注的人,自稱為天使投資人。天使?真的嗎?給自己起一個圣經中出現的好聽的名字,就能掩飾自己的追逐利潤的商人本質嗎?別鬧了!
如果將投資圈比作一個金字塔的話,那么天使投資人僅僅是這座金字塔的最底層而已。只要你有錢,你也可以成為天使投資人,你要做的就是發現當前的趨勢,例如“軟件正在吃掉世界”,然后在“創業圣地”舊金山找找項目,就可以了。進入投資人圈就是這么簡單。
再深入一步,你就會接觸到創業投資圈的另一群人:風險投資人。如果你運氣好,發展的不錯,你就會見到最終的投資界大佬:投資銀行,他們將會幫助你增加自己的能力,然后將你的企業打磨的更漂亮,最后幫你完成上市。
你知道這些人將這個過程稱為什么嗎?流動性事件。你以為企業上市了,你和投資人的關系就基本終結了嗎?當然沒有,一旦你獲得了所謂的成功,你就會發現自己成為了一個新的天使投資人,然后繼續著另一個循環。哈利路亞!
你也許會想:我不在乎!我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我要擊退所有困難,我要成為獨角獸,我才不在乎金融家們是怎么想的。只要他們給我錢,讓我管他們叫爸爸我都無所謂。只要成功,我什么都不在乎!
但是事實上,你的融資軌跡是首先接觸的是那些唯恐錯過下一個獨角獸初創企業的天使投資人,從他們那里拿到許多的資金。之后,你有風險投資人那里獲得更多的資金來支持你的增長,因為只有獲得足夠多的增長,你才有可能吸引投資銀行家的注意,引誘他們幫你進入公共市場。如果運氣足夠好的話,你最終將有可能會成為一家科技巨頭。
在這條道路上,你每經歷一個階段,就會多一個“老板”。更多的人將會為你提供所謂的“指導”,他們會告訴你要關注哪些指標,以及如何才能獲得他們眼中的增長,告訴你哪些問題值得你去解決、如何才能建立起一個空中城堡。而且,一旦你拿了他們的錢,他們就不僅僅只是你的老板。拿了他們的錢,你就欠了他們的債,為他們創造利益,就成為了你的義務。
如果你想在未來5年內成為下一個估值達到5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就像Uber那樣,也許你可以接受這樣的結果。但是,你仍然需要花一段時間來重新考慮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或者更準確的說,這樣的資金、這樣的增長是否真的是你想要的東西。
其他人眼中的“成功”,并不一定是你眼中的成功,不要輕易的跟風接受這種成功的定義。沒錯,所有人都在追求這樣的成功,而且它看上去的確有著難以抵擋的誘惑力,但是它是否真的適合你?如果你可以揭開表面的那層華麗的外表,看到其本質,你也許會發現這種成功與你所想象的其實并不一樣。
我們現在來后退一步,來看看這種對于成功的定義究竟有多狹隘。
首先,我們要先考慮這樣一個問題:你未來來到了這里?
加入全世界最大的企業以及最令人興奮的初創企業:來到Web Summit的,并不僅僅是初創企業。全世界范圍內的許多大企業的高管也會來到這里,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找尋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以及可能會改變整個產業的初創企業。
這只是你能來到這里的原因之一:你想要成為他們中的一份子,也就是全世界最大的企業以及最令人興奮的初創企業。換句話說,你非常想要成為獨角獸。
現在我們來回到這個問題:你為何來到這里?具體點說,你為何來到舊金山這座城市?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創業者,無論是都柏林,還是歐洲,都涌向舊金山。這里的房租高達4000美元一個月,許多創業者來到這里都只能租一個床位,但是他們相信來到這里是加入獨角獸俱樂部最快的方式,甚至有可能是唯一的方式。
盡管硅谷的企業們正在忙著破壞,忙著顛覆,但是在地理學上,創業的中心地點卻從來沒有更改過。因此,如果天使投資人或是風險投資人來對你進行考察的時候,發現你根本沒有一間位于硅谷租金高的離譜的辦公室,那么他們就會下意識的認為你根本不值得投資,不是嗎?
我們真正需要考慮的問題,其實是你為何要成立一家初創企業。其實大部分人和我一樣,并不認為自己能夠在短期內獲得足夠多的增長。我希望你們可以更深層次的了解自己的創業動機。首先,我想要談談我最初成立Basecamp這家公司的動機:
我想要為自己工作。按照自己的節奏前進。構建我自己的道路。簡單說,我想要自主權,獨立權,在我工作的時候,不用考慮那些穿著高檔西裝的老板在想著什么。但是這種獨立權只是希望而已,一旦你有了董事會,他們就會不斷的向你提問:你為什么還不進行下一輪融資?你花錢的速度怎么不夠快?你昨天的增長速度為什么沒有達到超音速級別?!
劉華鵬老師在美的集團為全國零售精英講授新媒體創意營銷與推廣
直到你失去了自主權的那一天,你才會開始想念它。當你失去了它,你會發現自己多了一些金主,他們給你帶來了金錢,卻帶走了你的控制權,掌控了本來屬于你的道路,對于絕大多數創業者來說,我們都是在用控制權換取資金。一旦你走上了這條道路,你就再也停不下來了,你的目的地,就是IPO;或者是燒完了所有資金,掉向深淵。
我曾經想要做出產品,然后將它直接賣給真正關心其質量的人。如果你能夠將自己的財政目標與為用戶提供服務結合在一起,你就有可能找到一個特殊的聯系。而如果你只是為了吸引眼球,將用戶的注意力和隱私賣給出價最高的人,那么你將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我想要引用另一句老掉牙的話:你要讓用戶覺得你為他們提供的產品,是一個充滿誠意的產品。聽上去很簡單,充滿誠意。說白了,就是我做出一個好的產品,然后你付一大筆錢來購買。在描述這種交換過程的時候,我們甚至都用不上“貨幣化策略”這種高大上的詞匯,就連我今年3歲的兒子,都可以了解這種交換行為的工作方式。
我決定進行創業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回歸本真。也就是與我的同事、客戶以及產品建立長期的關系。而如果與天使投資人以及風險投資人進行合作,我將無法達到這個目的,因為他們會不斷給我提供“指導”,要求我獲得10-100倍的回報,這種做法就像是在我耳邊安裝上了一塊定時炸彈,讓我無法集中注意力。在過去10-20年間,最令我舒服的工作環境,就是互聯網工作,這也是我從事過的時間最長的工作。
與Basecamp合作時間最長的付費用戶,已經與我們合作了11年的時間!我已經和我的聯合創始人Jason Fried合作了14年的時間,我們的許多員工已經與我們合作了將近10年。
許多人都對我說這種長期的合作方式并不靠譜:很多人都認為,任何一種關系都只是暫時性的。跳來跳去似乎成為了當代人的工作方式。而對于這種說法,我并不認同,也并不接受。我覺得這種說法并不成立。
我創業的另一個動機,就是盡可能的獲得財務穩定的引爆點。從抽象的經濟角度來看,獲得300萬美元市場的30%的回報,等于獲得3000萬美元市場的3%的回報,等于獲得3億美元市場的0.3%的回報。但是從實際操作上看,你必須要謹慎選擇自己的目標,因為不同規模的市場,需要你做出不同的策略。當今大多數初創企業都將自己的目標設定的過高,而“摘星射月”的工作方式,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駕馭的了的。
除了工作之外,我還想要生活中的其他東西。愛好、家庭、智力刺激等等。即使是工作,我也想要思考未來,以后的JavaScript框架會是什么樣子?我們要如何優化注冊過程?
我想要每周限制自己只工作40個小時,并且在每周工作結束之后可以感覺良好。我不想每時每刻都想著自己欠著投資人多少回報。我的生命只有一次,我想要自己掌握生活,而不是讓其他人替我做決定。
對于我來說,我的這些創業動機意味著要去拒絕其他創業者眼中對于成功的定義。而對于我的公司來說,我的這些動機意味著我們在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將其作為一項副業。我們耐心等待了一年多的時間,才給自己開出了最微薄的工資。我們慢慢的培養起了受眾,我們的受眾并不是用錢砸出來的,這種培養起來的受眾,讓我們獲得了更多愿意付費的消費者。
如果按照當前對于初創企業的標準來衡量,我們甚至沒有資格稱自己為初創企業!我們沒有統治世界的計劃,也沒有掌握市場和俘獲客戶的野心。當然,在我們的發展道路上,我們也沒有什么所謂的里程碑去慶賀。我們沒有進行A輪融資,沒有IPO的計劃,也沒有收購與被收購的打算。
在我們的眼中,成功的定義甚至不包括任何一種形式的壟斷!我們對于勝利的衡量標準,也并不是根除任何競爭對手。我們不會破壞競爭對手的工作,不會去挖他們優秀的員工,也不會向大多數公司一樣在最短的時間里燒完最多的資金。我們信奉兼容并包,并不奢望唯我獨尊。我們認為,我們取得成功的同時,其他類似的公司也能和我們一同取得成功。
也許我們的這種想法在你看來是“軟蛋”的表現,或者是胸無大志的表現。而我,卻更想要稱之為謙遜、實際和腳踏實地。在這種思維的指導下,我們可以追求生活、愛情,同時依然能獲得一定程度的財務回報。事實上,我們不僅僅可以避免自己放棄生活,還能為許多人帶來生活上的回報。
我曾經與許多的創業者進行過對話,按照傳統上對于成功的標準來衡量,他們都是最成功的人。我們談的越深入,我越發意識到,成功的定義其實很難去界定。
我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在初創企業世界,到處都充滿著陰謀!人們都是按照自己的利益來行事的。尤其是那些掌握著大量資本的人,他們看上去是在為你提供幫助。而實際上,他們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他們的這種做法當然無可厚非,但是許多創業者忽略了這一點。創業者在進行融資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投資人是真心的想要幫助你,一旦你拿了他們的錢,你就有義務為他們創造回報,甚至出讓公司的控制權。
時不時的,投資人這種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就會以某種方式顯現出來,而且一旦顯現,你就會感到非常接收不了。例如,天使投資人會對你說:“你根本不知道哪種業務會成為下一個獨角獸!”面對這樣的質疑,你最合理的理性的做法只有隱忍。但是你內心里一定會有這樣的聲音:“選擇業務是我的事情,你的工作就是投資!!”
然而,這樣的話你只能埋藏在心里,永遠沒有機會說出來。因為無論你走到哪里,都會有人對你說,商業世界就是這樣冷酷。沒有投資人和投資人的錢,你根本沒法從事商業活動。甚至有人會說,只有傻子才會在沒有找到投資人的情況下貿然創業。
不要相信這樣的說法!當前的世界上有太多人相信了這樣的論調,他們認為舊金山是唯一一個創業圣地,只有來到這里才能稱自己為創業者,但是這種說法何其膚淺。只要你找到了值得解決的問題,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立起有價值的初創企業。
而且,投資人已經馴服了媒體,媒體稱為了投資人手中的提線木偶。媒體整天都在報道哪些公司又獲得了大額融資,他們也參與了這個假象的制造:只有拿到大額融資,才是成功的標志。
但是無論他們如何粉飾自己,從本質上說,投資人都僅僅是債主。
在資本面前,道德總是會淪陷。貪欲實際上是一個人最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當你在盡一切可能加速前進的情況下,你更加難以控制自己的貪欲。出賣用戶隱私?只要錢夠多,沒問題!將承包商視為二等公民?可以!太多創業者都在資本面前放棄了自己的道德底線。
“破壞一切”這種思維模式非常符合人類的貪欲,它仿佛是給創業者所做的壞事辦法了許可證。現在的創業者,為了能夠快速前進,甚至不惜打破社會結構。
我并不是說創業者都是邪惡的,但是我們現在過分的追求注意力,導致我們很多時候在不經意間坐下了壞事。
所謂的獨角獸初創企業,其實就像是雜志封面上的模特,已經被PS過無數次了。我們所見到的獨角獸,都已經被投資人、媒體和公司創始人自己粉飾過了無數次。你只看到了它好的一面,而它內部的問題是你永遠不會看到的。
網絡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創業平臺。這里的門檻很低,卻能接觸到最多的潛在用戶。我熱愛網絡,無需其他人的許可、大量的用戶、多樣化的工作方式。我并不相信只有有錢人才能在這個平臺上大展拳腳。網絡的四周,并沒有用金錢筑起的高墻。
你現在要做的,是重新審視你的創業動機,如果你有膽量的話,可以試著拒絕風險投資人,專注于開發有意義的產品。你并不需要統治這個宇宙,只要能留下屬于你的印記,就足夠了。
克制住你的貪欲。
從此幸福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