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融資是指通過互聯網平臺連接起發起人與投資人,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項目發起者預先設定的募資金額目標的互聯網金融模式。
目前,眾籌主要有四種發展模式:股權眾籌、債權眾籌、獎勵眾籌和公益眾籌。由于金融屬性差異,本報告主要關注股權眾籌。
2014年中國股權眾籌融資事件3091起,募集金額10.31億元人民幣。目前股權眾籌模式的典型平臺有天使匯、原始會、大家投、天使客等。天使匯的募資金額遙遙領先于其他股權類眾籌平臺,項目數量較多,天使匯本年度發起項目2607個,為四家機構之首,已募集金額達7.69億元;原始會發起融資項目281個,已募金額1.94億元;大家投共發起185個融資項目,已募金額0.39億元;天使客僅有18個項目上線,但已募集的金額為0.29億元。
股權眾籌仍處于起步階段,業務的規范性和合法性是影響其發展速度的主要因素。我們認為,眾籌市場未來趨勢是投資者門檻降低、觸角伸向各行各業(目前集中在智能家居等熱點領域)、向產業鏈前后拓展(不局限于為具體產品或項目募資,甚至可以部分替代交易所功能,幫助企業在全生命周期進行融資)。
傳統金融的互聯網化
傳統金融機構面對互聯網的沖擊,紛紛調整經營策略,主動擁抱互聯網,第一步通過導流獲取更多用戶,第二步針對互聯網用戶特征開發新產品。
1)互聯網券商
互聯網時代的證券行業產業鏈參與者包括券商、金融系統開發商、其他合作機構(傳統金融機構或互聯網公司)和用戶。在證券互聯網化的初期,這條產業鏈僅以券商為核心,系統開發商提供技術支持,互聯網公司提供部分渠道,以進行券商的廣告宣傳和網上交易。
然而隨著互聯網發展和人們消費行為的逐漸改變,供應鏈的核心也變得更加多元化,在”互聯網+”時代的證券產業鏈中,各個參與者都可根據自身的特點與優勢對產品進行開發,并最終以平臺整合的形式傳遞到用戶手中,這其中傳統券商擁有線下服務的絕對優勢,而系統開發商擁有技術優勢,互聯網公司擁有流量和渠道優勢。
因此,積極擁抱互聯網的傳統券商,能夠發揮傳統金融和互聯網渠道的雙重優勢,在未來競爭格局中也能獲得重要一席。
2)互聯網保險
對比傳統線下保險,互聯網保險的參與方更為廣泛,除了原有的保險公司、代理人以外,第三方平臺、專業中介代理平臺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而且互聯網渠道的數據積累可以正向反饋給保險公司,進而對保險產品的設計、保險的商業模式都產生重要影響。
由于保險產品復雜,純網銷存在一定困難,因此,在互聯網保險領域,積極向互聯網靠攏的傳統保險機構勝出概率更大。
產融結合: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部分,其目的是為了使整個供應鏈系統成本達到最小,而為產業鏈環節中相對弱勢的中小企業提供基于真實交易的融資服務,幫助中小企業盤活非現金流動資產,提高整個產業鏈的運行效率。
供應鏈金融業務規模巨大。Wind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底,我國非金融企業存貸總額達43.8萬億,預付賬款總額6.9萬億,應收賬款總額16.6萬億元,應收票據6萬億元,加總計算,非金融企業供應鏈金融課融資資產總量達到73.3萬億元。假設其中有20%具備融資需求,那么供應鏈融資潛在的業務規模就高達14.7萬億元。
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要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的多流合一。而互聯網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式。
互聯網與供應鏈金融結合的優勢主要表現在網絡化、精準化、數據化三個方面,以在線互聯、風險控制、產融結合的形式,基于大數據、云平臺、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的供應鏈金融將打造一個更富有市場力的實體產業鏈生態環境,供應鏈金融要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互聯網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式。
垂直電商已經成功建立起相應的支付場景,支付行為帶來的商流、資金流、第三方信息流、物流在這個平臺上相互結合,共同構筑供應鏈金融生態化經營、平臺化合作。
我們認為,供應鏈金融的成功取決于四大要素:
大行業。支撐供應鏈融資業務的產業鏈具備大體量特點,產業鏈規模空間有多大,就決定了供應鏈融資的潛在空間有多大。
核心企業。產業鏈中具備領導地位的核心企業或手握行業話語權的交易平臺都具有成為供應鏈金融業務主導者的潛質,通過整合產業鏈交易信息、對接資金供給方、組織線下倉儲自有,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為產業鏈中小企業提供可用的融資產品。
弱上下游。除了核心企業以外,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規模越小,供應鏈金融的空間越大。
強控制力。核心企業對上下游客戶具有較強的把控能力,容易形成交易閉環。
沿著產業圖譜,我們可以較為清晰地勾勒出互聯網金融的投資主線。只是,需要說明的是,基于互聯網與金融融合發展的無限可能性,未來互聯網金融將繼續行業細分和模式創新,不斷孕育出新業務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