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內容參見: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
今年,醫療市場將會出現五大趨勢。
隨著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百度醫生的紛紛推出,“輕問診”已成紅海,未來移動醫療市場格局將會怎樣?筆者根據對醫療市場的觀察,預言未來3-5年,醫療市場將會出現趨勢:
1.全科輕問診機會之窗關閉
面向所有人提供服務的全科型“輕問診”公司,因為百度、平安、阿里的直接進入(僅剩下騰訊沒有直接進入,但騰訊的布局顯然更宏大),作為創業公司,已經喪失了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和空間。
甚至春雨醫生、好大夫、快速問醫生,未來都會面臨比較大的挑戰,因為好大夫、快速問醫生等流量高度依賴百度,如果百度直接干了,他們該怎么辦?春雨的情況好些,但未來要和平安、百度、阿里、騰訊打持久戰,恐怕只能寄希望這些公司精力不夠。
大平臺是留給大的平臺公司的,而不是留給創業者的,這點創業者一定要想清楚。未來兩三年,這類創業公司紛紛倒閉,最后強者通吃,是大概率事件。
2.細分病患D2C創業機會多
大平臺公司擁有資源,但不可能把垂直領域的事情都做好。這些垂直細分領域,還是給創業者留下了足夠多的機會的。比如上次可以針對“孕婦”、“兒童”以及慢病患者等推出醫患管理的平臺,因為這些業務太細分,大公司無暇顧及,同時專注的創業團隊,可以把項目做得非常專業。在“細分”市場尋找大機會,是創業者聰明的做法,同時由于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細分市場前景也不小。但做這類項目,事先要做調研,最好做市場競爭程度低的項目,這樣成功的機會才大。
由于醫療本身的特征,未來此類細分領域的D2C項目,必須和線下的診所、醫院有聯接,即問題指向是幫助患者解決問題,而不能僅僅是提供資訊和輕問診。當前移動互聯網時代,確實能夠讓線下診所和線上服務實現融合,這無疑會變革未來醫療的模式。
3.面向專業人群的服務創業前景廣闊
細分病患群體的創業,面向專業醫生、護士、藥師、醫院管理者等創業項目是值得重視的。一些人拿美國移動醫療投資來對比中國市場,這固然可以參考,卻必須看到中美差異比較大。中國的細分專業人群,比如醫生數量是美國的3倍多,日本的10倍,這個看似細分的市場,市場想象力極大。而由于中國的特殊情況,最基礎的問題往往沒有解決好,所以市場需求和國外的差別很大。這些不同的需求,會催生出不同于國外的創業項目來。在該領域創業,還是應該回到最本質的“社會價值-市場需求”上來分析,不應簡單對比。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專業服務市場將會面臨升級和顛覆的機會。
4.醫院類項目仍是雞肋
醫院都有重資產、高人力成本的特征,所以國際上看,醫院項目都是重資產、低利潤率為特征的。全球最大的醫療集團HCA,數次上市、數次退市,正反映出來,醫療服務本身很難做大、很難有超額利潤的特征。如果為了高額利潤做這類投資是不明智的。這類投資項目,比較適合保險、養老金等現金流穩定、低投資回報率的投資者。
在中國投醫療項目,還要和各種審批、市場準入做斗爭,和畸形低下的醫保定價、得不到優質可靠的醫生等抗衡,這可真不是個輕松的活。所以因為希望高額回報進來的熱錢,恐怕最后都會市場。
由于大型醫院效率低、管理困難,未來??漆t院、??圃\所、專業影像中心、??剖中g中心等更專業化、小型化的機會或許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如果要創業,沿著大型醫院去中心化、遠程診療等提高效率的方向去創業才是聰明的選擇。
5.政府和醫院服務類項目將成為熱點
公立醫院信息孤島化、臨床治療很不規范、醫??刭M壓力大,這些問題實實在在的擺在這里。這也是中國市場和國外截然不同的地方。未來能夠為醫??胤?、為醫保管理和分析醫療行為、為政府更好的管理醫院、更好的做好患者管理、幫助醫院解決信息互聯的項目,仍然會有很好的創業和投資機會。
總體來看,中國的醫療市場存在的市場化程度低、高度依賴于政府政策、市場高低差異大、機會不均等特征,這些特征,和國外發達國家是很不同的。這種不同的特征,并不會改變醫療業本身固有的特征,但確實會催生不同于國外的創業項目,這是我們可以研究并利用的。
更多精彩內容參見: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