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的教子手記
想多數家長都為孩子入學之初寫作業磨蹭的事情困擾過,我也不例外。一恒剛入學時,我曾因為他寫作業不專心、磨蹭,多次情緒失控。其實小學一年級,尤其是上學期,作業根本多不到哪里去,無非是寫拼音,帶拼音寫詞語。每天不會超過50個字。數學也就十幾道、二十幾道題,如果認真做,四十分鐘左右完全可以做完。
但一恒每次做作業都非常拖拉,放學后遲遲不做,好不容易開始做又很磨蹭,五分鐘不到又去玩玩具。由于他的磨蹭,本該四十分鐘做完的作業他用兩個小時也做不完,好幾次,到了睡覺時間,他的作業還沒做完。這時,他通常會哭鬧,他一哭鬧,我就開始抓狂,導致情緒失控。
還有一次,學校放小長假三天,老師布置的作業稍多些。第一天,我提醒他做作業,他玩,不去做;第二天,恒爸每隔一小時提醒他依稀,他說:“你煩不煩,明天還有一天呢,急什么?”第三天,他還是玩,直到晚上九點,才開始做作業,做到十點還未做完,此時,他已困得睜不開眼,但作業還有很多。他開始哭,要求我給老師打個電話說一聲,可以免除這些作業。我毫不猶豫地拒絕,并告訴他:“無論什么時候,哭都解決不了問題,你可以通過哭發泄一下你心里的不舒服,但哭完還是要想辦法解決問題。”他哭了一會兒,看我不理他,過去對我說:“媽媽,我今天實在太困了,明天早晨五點,你把我叫起來好嗎?”第二天,我五點準時把他叫醒,他爬起來就做作業,但三天的作業一時半會兒根本做不完,那一次,他做到上午九點才把全部作業做完,導致上課遲到。
有一段時間,為避免他做作業磨蹭,他做作業時我在旁邊拿本書看,他走神時我及時地提醒他,這種效果很好。在我的監督下,他做作業效率會高些,但下班后我要準備晚飯,不可能每天都陪著他做作業,我不陪他時,他就又恢復了磨蹭的習慣。
我知道,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我沒從根本上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無論任何時候,家長都無法強迫孩子做任何事情,要想改變孩子做作業拖拉、磨蹭的習慣,必須讓孩子從思想上意識到寫作業是自己的事情,從而把作業變成一種自覺的習慣。
后來,我試著不發火,和老師溝通,商討解決辦法,并查閱了相關資料。查閱涂料配方資料的過程中,我第一次接觸到了巴甫洛夫和霍爾共同的創造的“正強化法”,這是一種行為治療法。心理學認為: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父母對他的反應和評價。基于此,行為心理學發展了塑造及矯正兒童行為習慣的一系列策略,方法和技術,正強化法就是其中的一種。通俗地講,正強化法類似于我們所說的“激勵”、“鼓勵”、“表揚”、“贊賞”、“獎賞”等。
我試著用這種方法改變一恒寫作業磨蹭的習慣,我當時采取了三種辦法:
一、我和老師溝通并私下約好,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里,只要一恒做作業有了點滴進步就及時表揚他,以此激勵他寫作業的積極性。
二、周末,把他送鄰居家或邀請鄰居家的孩子來家里,讓兩人在一起做作業。孩子的好勝心特別強,兩人在一起做作業,無形中會激發孩子“不服輸”的斗志,他會自覺、主動地集中精力寫作業。
三、我每周打一張表格,表格上詳細記錄了每天寫作業的起止時間,及作業質量。如果一恒能連續五天在規定時間內做完作業,且作業質量較好,就可實現他一個愿望,愿望他說了算,他可以選擇買輛小汽車,去看場電影,玩他喜歡的游戲,或去吃他愛吃的肯德基。
這些方法,都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過了不久,他又恢復了拖拉、磨蹭的習慣。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由于當時學識有限,我怎么也找不到原因。繼續查閱相關的資料時,我又有了新的發現:如果孩子表現出適宜或良好的行為,父母要不失時機地給予獎勵和肯定,這些獎勵和肯定就是刺激孩子再次表現好行為的正強化物。原來我許諾一恒的“實現一個愿望”和對他的口頭獎賞都屬于正強化物。那時,還查到了使用“正強化”時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1給予正強化物要適可而止,以免孩子產生“飽饜”,或者損害身心健康。
2行為養成后,有形的強化物要逐漸減少,社會性強化物(即精神層面的獎賞,比如:擁抱、微笑、口頭夸獎等)應逐漸增加。
3正強化對簡單行為的形成初期比較見效,對于復雜行為或者行為相對穩固以后,宜采用其他方法。
讀到這段話時,我才恍然大悟,我所采用的方法之所以曾在一段時期內有過顯著效果,而后卻又恢復原狀的原因竟是:在使用正強化法時,我沒有做到適可而止。
當然,這次查閱資料的過程我還知道了“間歇強化法”的概念:只強化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每天的行為那么多,不可能對孩子的每個好行為都正強化。而且也沒有那么多的正強化物可用。間歇強化法分定時強化、變時強化、定數強化、及變數強化四種。
我及時學以致用,根據一恒的實際情況,將前兩種方法應用于他身上。
首先是定時強化法,定時強化,即行為者每經過固定時段后所產生的行為,可得到一次強化。 我告訴一恒:“每隔二十分鐘我就會去書房檢查一次,看你是否在認真寫作業。”這種方法也曾在短時間內有效果,因為孩子很會“鉆空子”,他會在我剛檢查完走了后玩一會兒,之后再做作業。這是定時強化必然會出現的弊端。
這種方法失效后,我又采取了變時強化法。我不再每天幫一恒計時、監督、檢查他做作業,而是改為不定期抽查。每周抽查兩次,一月中如果有兩次以上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或作業質量差,就取消對其進行獎勵。
這樣,一恒不知道我哪天會去檢查,他就隨時保持警惕,不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這招非常有效,他寫作業的自覺性比以前大大提高。
我還試過“限時鼓勵法”,我幫他計時,看他一分鐘內能寫多少個拼音、漢字,或能算幾道題,記錄下每次結果并進行比較,有進步就及時表揚。也試過“倒計時數數”法,看他能不能在我數完30個數時寫完十個字。我通常從30開始倒數,“30,29,28……”一開始,我以正常的速度數,看一恒不緊不慢地寫,我會故意加快數數速度,讓他有一種緊迫感。快結尾時,如果他還差很多沒寫完,我會故意數慢些,等待他寫完,以讓他有種成就感。
結語:用耐心去教導孩子,讓寶寶身體和學習一樣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