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民健心講師團首席專家,心理學教授肖漢仕與您分享:
如何才能讓一杯混濁的水變清?答案是,停止攪拌,讓它慢慢沉淀。問題的解決不在問題之外,而是在我們自己那里。何不放開雙手,讓煩惱翩翩落下?何不放慢腳步,讓幸福從容跟上?
【靜生智慧】當你的心很安靜修行,讓心沉淀下去的時候,你觀察的力量是很清楚的,這種力量會越來越強大,你的智商也會越來越高。人的腦筋越亂,會擾亂你的思維和行為,智商就會越低,我們平常講我多想一點,多思考,就可能會有很多解決方法,不是的,是你要沉淀下來,你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
靜從心始,忘我為靜。靜由意生,無欲則靜。心緒煩躁的人無法參悟佛法禪道,要想入禪入道,只有做到心境平和淡定。人生也是這樣,用平和的心面對生活,以怡情怡性處世為人,看開一切,看透本質,就能夠自由自在。生命的寶貴在于享受自然,品味恬淡。
【靜心可以使心靈和感官真正開放】我們捧著一本書,如果心不靜,再好的書也讀不進去,更不用說領會其中妙處了。讀生活這本書也是如此。其實,只有安靜下來,人的心靈和感官才是真正開放的,從而變得敏銳,與對象處在一種最佳關系之中。但是,心靜又是強求不來的,它是一種境界,是世界觀導致的結果。——周國平
真正的安靜,來自于內心。一顆躁動的心,無論幽居于深山,還是隱沒在古剎,都無法安靜下來。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搖的枝柯,而是靜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為塵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馬德
古人云:“靜以修身,簡以養德。”靜能生慧,靜能安神,靜能致遠,靜能超然。大道至簡,大音稀聲。簡單做事,簡單思考,簡單為人,一生簡單。
人總是想隱退鄉間、海濱、山林;你也曾全心向往這種生活。但這完全是一種庸俗的想法,因為你盡可以隨時隱退到自己的內心去;沒有任何地方能比自己的心靈更為寧靜、更無煩憂,尤其是如果這個人的內心海闊天空,他只消精心斂神,立刻就能獲得完全的寧靜。—馬可·奧勒留《沉思錄》
現在我們能夠做的,是找一個靜靜的地方,讓自己靜靜的思考,明白該如何做,才能夠不讓珍貴的東西,重要的人再次失去,明白該如何做,同樣的錯誤不會再次發生。從中吸取經驗,吸取力量,繼續堅定的前行,尋找喜歡的東西,碰到真愛的人,去做正確的事。——席慕容
我們常常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不如別人時,會心生嫉妒,失去從容;發生意外時,會心生慌張,失去鎮定;痛失親人時,會失去理智,心生絕望。只有內心安靜祥和,才不會被外界所左右。心如蓮花,人生就會一路芬芳。
周圍環境的安靜和內心的安靜是兩回事,能適應安靜環境的人不一定能適應一個安靜的內心。生活在安靜的環境中容易,讓自己的內心安靜下來卻不容易,這是一種心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