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發了兩篇文章《改革!不能再等了》和《中國經濟向何處去》。一位我非常尊重的資深企業家讀了兩篇文章后回復我。這位企業家是這樣說的:
”什么貿易戰、什么順逆差,我認為對中國來說不足輕重!目前最關鍵讓:如何鞏固、提高企業家的信心!讓官員和公務員有工作激情!如何真正重視人才!如何實質性鼓勵扶持科技創新!如何創造一個活力、和偕的政商環境!如何確保合法擁有的企業家資產的安全!這些才是當前最最重要的大問題。企業家信心缺失了,資本外流,無心企業,投資觀望,天天想著如何明哲保身,安全生存,造成擔當全無,發展不作為,這樣,國家就無望。各級領導、公務員出工不出力,做多錯多,獎勵無,責承有,誰去推進工作?國有企業從上至下人員,誰在想企業的事,總的來說,當前問題極簡單,僅二字“信心”。有信心就能贏得一切,國人有信心了,川普加征10%稅也不會影響我們。”
這位企業家所說的最重要的信心二字,的確是今天中國經濟面臨的頭等大事!
2
為什么很多企業家信心缺失,無心企業,投資觀望,甚至想辦法要向外轉移資產?至少有以下重要原因: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中國營商環境似乎越來越不樂觀,首先是各種稅費太高,高得離譜。有很多國際對比,很多數據已經證明中國企業稅費負擔遠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更不用說遠遠高于美國企業的稅費水平了。無數企業家和經濟學者天天在呼吁大規模減稅降費,但執政者似乎沒有聽到似的。而且最近不斷出臺的各種措施實際上還在進一步加重企業的稅費負擔。
如此下去,企業尤其是專注制造業和科技行業以及普通服務業的企業根本無錢可賺,他們又怎么可能有長期投資的打算呢?怎么會不觀望呢?
前不久我在重慶參加一個活動,現場就有企業家發言,說三年前他投資三千多萬元搞實業,結果現在資金告急,搞不下去了,他幾個朋友幾年前同樣拿幾千萬元炒房子,現在已經賬面盈利超過億元了。兩相對比,誰還會搞實業呢?
這種現象現在可以說相當普遍!所以很多企業將資金拿去炒房炒股炒期貨。
從宏觀數據來看,三千多家上市公司,銀行板塊和房地產板塊的利潤占了全部上市公司利潤近80%。中小板和創業板全部上市公司的利潤只有區區3000多億元,比不上兩個大國有銀行的利潤之和。這樣的經濟利益分配配結構,誰有心思長期致力搞實業呢?
國有企業資產收益率只有區區1.9%,2%都不到,很多國有企業看起來巨無霸,資產大得不得了,實際上都是巨額負債堆起來的空架子。很多大國企負債都是數百億甚至數千億,而且不可能還,也不需要還。
房地產行業負債率更高,很多國有企業都是房地產巨頭,動輒負債數百億上千億。房地產行業對GDP的貢獻滿打滿算也不過20%,卻拿走全部社會融資的42%。
如此信貸資金分配格局,制造業尤其是民營制造業企業,中小企業怎么可能不是永遠的融資難融資貴?
3
稅費奇高,利潤微薄,融資難融資貴,企業怎么可能有長期投資的打算?怎么可能有信心?
企業家信心缺失,信心不足的第二個重要原因是擔心財產財富的安全!這是很奇怪的現象,不是天天在喊建立法治社會,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利,保障企業家的合法權利,鼓勵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嗎?為什么企業家反而覺得沒有安全感?反而覺得要將資產轉移出去?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但這個現象的存在,本身就值得深思和反思,本身就說明國家治理某些方面一定出了問題,而且是大問題。
4
企業家擔心財產安全,不愿意長期投資,這是真正值得憂慮的事情。一個國家治理得好不好,一個基本標志就是本國乃至全世界的財富是不是愿意到這個國家來儲蓄來投資。美國固然有很多問題,但這些年來,每當全世界有風吹草動,全球總是有相當部分資金跑到美國去。這是為什么呢?我們的執政者有沒有深入思考過這些問題?
企業家信心不足的第三個原因就是政府或者不作為,或者亂作為,或者刁難。有企業家說,以前官員們是亂作為,但起碼還作為,現在是不作為卻又不放手?! ∧壳敖洕滦袎毫^對不容低估,連官方公布的宏觀數據也顯示不容樂觀。投資,消費和出口全線走弱。
多個地方政府公布的數據同樣說明情況不妙!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增長,主要力量是企業家,不是政府喊口號,訂規劃,更不能簡單依靠貨幣信貸和財政寬松。最充分釋放和激發企業家活力,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唯一正確選擇。
為此必須真正下決心實施大規模降稅減費的改革,要大規模減稅降費,就必須改革政府體制,要改革政府體制,就必須真正開啟國家治理體系改革。
如果不真正啟動稅改,政改,國改這三大改革,中國經濟真的有熄火的危險!
現在是壯士斷腕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