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幾個部分中所學到的:提升光明思維的能力,實際上就是調整我們的聯想。
如何調整我們朝著所希望的聯想,而不是朝著所不希望的聯想呢?大多數人說:“只要想法正面些,去追求就行了。”可是問題是人生當中有這么多的狀況,還得費力才能讓想法正面些。有時往往事不從人愿,很多事情不是靠想就可以的,總是有突發的狀況困擾著我們。
我們大多認為正面思考可以改變人生,這里可以肯定的是正面思考是好的,但是并不夠用。因為正面思考的最大問題是,你必須要一直去想正面思考。而對大多數人而言當你在想它的時候就已經太遲了。因為當你認識到這個問題時,頭腦就開始發生反應。我們都很清楚,自己生活在一個即時反應的世界當中。因此如果想對事物迅速地做出反應,就必須先建立或改變我們對事物的聯想。
那么,什么是神經聯想呢?前面我們說過,當客戶見到我們就會想到很多負面的東西,當我們遭遇拒絕,就會產生退縮。當想到拓展客戶,就會聯想到沮喪,因此停滯不前。這些都是所謂的神經聯想,牢扣在我們的神經系統里面。如果,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遭遇拒絕,就會一次又一次地加深我們的負面神經聯想,因為它已一遍遍地牢扣在自己的腦海之中。
只要有你某種感覺并不停重復地將這種感覺同某件事情結合在一起,就會產生反應。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只是正面思考,更重要的是去改變神經系統的反應。
如果我們對見客戶的反應是痛苦,那肯定不會成功。因為一切不會改變,直到我們改變自己的神經反應為快樂時才會成功。
這就像當我們每次見客戶時,無論如何嘗試要做正面的反應,內心仍然會回到神經系統所聯結的地方,也就是見客戶等于痛苦。因此,見客戶的數量多少、成功與否,是決定我們在神經系統里的想法。
每個人一生的最終結果都起源于現在的行動,而現在的行動又起源于每個人內心的正面聯想。
當我們一旦發現一些致使自己拖延而無法付諸行動的負面聯想時,就必須改變它們。我們可以靠改變它們去完成任何事情。比如:改變負面聯想和建立一個新的聯想,可以中止自己的負面行為也能夠協助客戶完成購買決定。
那么要如何消除自己的負面神經聯想呢?解決的方法是打斷神經連接和建立新的神經聯想。
我們已經明確的是,當自己處在情緒高峰的時候,某件事情持續發生,我們就會像巴浦洛夫的狗一樣把事情串聯起來。不論是正面的想法還是負面的想法,這些串聯起來的思維足以為我們帶來具有積極向上的或是極具破壞性的力量。
現在就可以先來思考一下,既然一些積極正面的聯想可以為我們帶來一生奮斗的力量,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聯想能夠為我們帶來這么大的力量呢?我們又是把什么和這些積極的正面的聯想串聯起來的呢?又有哪些負面的神經聯想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致使我們拖延而無法付諸行動呢?
我們需要認清使我們有力及無能的聯想。首先必須找到幾個使我們走向人生正面的神經聯想和幾個阻礙你人生發展的神經聯想,才能夠去改變它。比如說,當我們提到“金錢”這個詞匯時,正面聯想告訴我們的是:快樂、自由、進取和得到他人的尊敬,而負面的聯想則告訴我們:辛苦、罪惡和貪婪。同樣的,如果我們將財富聯想為“為眾人提供服務或商品的價值高低與數量”時,自己就會知道要想擁有足夠的財富,就要先想到能夠為別人作些什么樣的服務或貢獻。
正面的神經聯想
1.
2.
3.
阻礙我們人生發展的聯想
1.
2.
3.
如何去調整神經聯想呢?要想調整我們的神經聯想必須掌握的是神經聯想調整系統的三大要素(神經聯想NAC):
一、 要有決心,深信必須改變。
二、 干擾原形。
三、 調整有利的聯想。
要有決心,深信必須改變
這一步驟的目的是協助我們建立改變的意愿。任何人如果一旦想要改變,必須符合三個觀念這三個觀念是:
1. 某些事情或行為必須改變;
2. 自己必須改變而不必要求別人改變;
3. 下定決心,我一定能夠改變。
下定決心的方法是使我們明確:不這樣做會帶來什么樣的痛苦,這樣做會得到什么樣的快樂?只有明確這一點,才能使我們熟練的運用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力量決心改變。
我們已經知道,痛苦的逃避力量要比快樂的追求力量大的多,如果可以把不改變和足夠的痛苦結合起來并加深加強這種痛苦的感覺,對于做出改變的決定應該是件很容易的事。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你認為應該、也許、可能改變,這些字眼對于長期改變是不夠的。一定要確定并深信必須改變才能夠增強你改變的決心。
我曾經為了建立他人改變的決心,詢問過一些頗有成效的問題,或許你可以運用這些問題將自己的神經意識主動導向快樂的追求與痛苦的逃避上以便建立改變的意愿。
問題一:你希望在你所從事的行業里達成的終極目標是什么?
相信在你詢問自己或他人這個問題時,答案一定是非常不錯的。
問題二:假設你還未達成這些目標,過去以及現在阻礙你完成的最大限制是什么?
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通常都是負面的。比如他們會說:行動力不夠、疲踏、激勵不起來自己等等。他們雖然看到了身上的問題但并沒有去進行改變。未改變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并未看到自己的未來。在此,我會通過接下來的問題協助他們達成改變的意愿并建立快樂與痛苦的神經鏈。
問題三:思考一下,為什么你現在就要改變呢?如果現在不改變,你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如果現在就改變你將獲得什么樣的人生?
通常在這個問題之后,我就會引導他們說出不改變的結果以及改變后的利益了。比如他們會說:“因為如果現在不改變,就會越來越疲踏,直至永遠激勵不起來自己,碌碌無為、平平庸庸地度過一生。”
“如果現在不改變,則無法繼續生活,我好像已經看到了未來,沒有絲毫的希望。”
對于改變,他們會說:“如果現在就改變,則可以過早地成功,距成功更快地前進。”
“如果現在就改變,則可以從現在開始,滿懷熱情地去工作,擁有很多很多的收入。”
“如果現在就改變,則可以完成自己和公司訂立的目標,擁有成就感。”
我就是這樣引導著他們盡可能多的說出改變以及不改變后的結果。當然這需要他們說的盡量詳細,也需要我對他們的性格進行一系列的分析。比如當我在和對方溝通之后,發現他的性格類型傾向于“追求型性格模式”,我就會讓他在敘述改變后所獲得的利益時力度大一些;如果他是一個“逃避型性格模式”的人的話,則會讓他過多的描述沒有改變所帶來的結果。這就是讓他主動掌握快樂與痛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