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市場誠信體系既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市建筑市場科學監管平臺。系統建設應以我市建管業現有職能為依據,發掘現已建設管理信息系統的的綜合效能,創新建設信息化監管平臺。為此,提出建筑市場誠信體系建設規劃任務書。
一、項目名稱
**市建筑市場誠信體系
整合建管業現有信息化建設成果,創建以項目動態監管為主線、以企業信息與隊伍管理為基礎、以規范市場行為為保障的我市統一、有效、互認的,具有信用服務、企業管理、動態監管、市場保障、指揮應急和建管政務六項功能的建筑市場誠信體系。
1、完善和建立我市建筑市場信用法規體系,建立建筑市場各方主體信用評價標準和評定機制,引入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2、無縫整合現有信息系統數據資源,建立以信用信息庫為基礎,以誠信數字手冊為手段的信用信息登記、存儲、管理和發布的統一信息平臺。
3、建立信用服務、受理服務、監管服務、市場服務、資訊服務于一體的信用服務職能,預留并入社會誠信體系及稅務、保險等相關行業的協同接口。
4、設置投訴受理熱線,整合各單位業務信息采集源,建立基于數字工地的動態監管手段,互認共用建筑市場數據信息。
5、建立監管指揮中心系統,動態掌控項目質量安全信息,支持監管調度、監管協同,支持突發事件應急指揮。
6、建立OA系統,提升建管業務的報表統計、指標分析和隊伍管理的政務職能,提高監管執法效率和辦公信息化水平。
**市建筑市場誠信體系應分期建設,200*年底以前完成體系的硬件布局和框架建設任務;200*年底以前完成體系全面研發任務,通過運行不斷積累經驗,在200*年底前完成系統應用的優化和改進;201*年前并入全國建筑市場誠信平臺。
1、堅持整體整合、分布啟動,先易后難、穩步漸進的原則。
2、堅持統一誠信體系、統一網絡平臺、統一數據處理、統一開發標準的原則。
3、堅持共同建設、分權使用,集中管理、先進實用,高起點、模塊化和開放式的原則。
4、堅持系統建設和運營的自身維服與市場化支持相結合的原則。
1、嚴格遵照《項目需求任務書》的要求,整合建管業現有信息化建設成果,設計整體覆蓋現有建筑管理行業各職能的建筑業誠信平臺。
2、以信用制度為準則、以信用記錄為依據、以信用監管為手段,打造信息化業務監管鏈,規范建筑市場秩序,提升我市建筑業監管服務和誠實守信水平。
3、創新動態監管辦法,滿足以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為中心的現場動態監管需求,有應急指揮和監管調度機制。
4、系統主體界面簡約,能為建筑市場各方主體、建委領導、監管執法部門自動重組關聯界面,在實現職能部門資訊共享、信用互認的基礎上逐步向社會開放誠信平臺。
5、統一確立受理、信用、監管、市場和資訊服務理念,實現市場與現場聯動管理,政府、市場、中介與社會積極參與,建筑主體多方共贏,與社會誠信體系兼容并蓄的要求。
6、信用信息權威正確,有誠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普及信用知識、烘托誠信文化。有可控的業務統計和數據分析二次應用功能,通過隊伍管理整體提升建管政務職能。
系統建設任務緊迫,應盡快成立專門班子,按照任務規劃的要求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建設,在成立由分管主任掛帥、主管處長牽頭、應用和技術骨干參與、市場技術支持的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的基礎上,任命有專門時間來工作的業務和技術總負責。
業務總負責提出信用體系標準和評價辦法、科學監管需求和協調調研;技術總負責主要負責業務分析、技術設計和系統建設的監管。
**市建筑市場誠信體系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信用服務、企業管理、動態監管、市場保障、指揮應急、建管政務六大應用系統和數據處理、網絡傳輸、安全防護、環境支持四大技術支持體系組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