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一詞最早的提及者應該是李彥宏,在2011年,李彥宏在一些演講中,就曾偶爾提到這個概念,意思是指要基于互聯網的特征來思考,他的描述非常的碎片化,所以并沒有引起重視。在互聯網行業主要的社區網站之一“知乎”上,最早關于“互聯網思維”的提問,也要追溯到2011年,但當時幾乎無人應答。
2012年,雷軍開始頻繁提及一個相關詞匯——互聯網思想,幾年來,雷軍一直試圖總結出互聯網企業的與眾不同,并進行結構性的分析。從他的兩篇文章中,可以追溯他思路的變化:2008年的 《關于互聯網的兩次長考》,以及2012年的《 用互聯網思想武裝自己》。在2012年的每一場公開演講中,雷軍都會使用這個詞,但起初小米影響力尚有限,除了眾多米粉十分推崇之外,并沒有引起其他人包括媒體的跟進。
2013年,隨著雷軍曝光度的不斷提高,一些如羅振宇等自媒體人士開始頻繁提及“互聯網思維”,一些TMT行業的記者也開始引用這個詞。行業領軍人物和新聞聯播的連續引用,將這個詞迅速推上了風口浪尖。之后就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各類媒體紛紛搖旗吶喊,各種解讀日益喧囂,一時好不熱鬧。
這個詞匯的走紅,直接原因是一些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從業人士開始變得越發自信,他們需要一個詞匯來統一表達與傳統企業的區別,用來區隔他們的身份。仔細研究現在各種跟這個詞匯有關的言論,無論是以用戶為中心,增強服務,數據管理等等,都不是什么新鮮的東西。但為什么又可以熱炒一次?
"未來將沒有“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的區別,所有的企業都是互聯網企業"
一些從業者正因為看明白了這一點,所以難免會急于表達內心的激動。2014年又是國內互聯網行業收獲頗豐的一年,電子商務、新媒體斬獲了諸多眼球,新一屆政府對創新型企業的重視更是催生了各種媒體的興趣。我們從百度指數中可以看到,新聞聯播無疑是點著這一簇火焰的關鍵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