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互聯網時代賦予大家平等的話語權,公平的致富機會,但背后將是更加殘酷的競爭現實。現在、未來,市場環境、產業結構、管理模式、消費習慣等一切都正在被顛覆,被改變,舊有的思維模式、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等已難以迎合新的經濟環境的發展。未來數以幾十億萬億的市場規模,誰能脫穎而出,鹿死誰手,充滿想象。
網絡營銷實戰專家、體驗式微營銷創始人劉秀光對傳統企業,在莫大電商紅利中如何贏得勝利,逐一剖析。
首先,談談傳統企業電商轉型必知要點:
一、“大互聯”思維需從根本修
互聯網思維的根本,是竭盡可能減少產品的瑕疵,給用戶更多超出正常購物體驗的價值;是利用最快的時間、最便捷的渠道找到最心儀的產品,以超出低價預期的價格買到最優質的產品和無償獲得意外的服務,以最短等待時間拿到產品,被超出預期的實物及富人性化的服務所觸動,最后用戶不對產品加以好評都會感到愧疚。
傳統企業電商戰略,首要動作就是轉變過去傳統經營思維模式。無論是獨立的電商部門,抑或混合部門人員都需要把互聯網思維的精髓融入企業的各個環節。如此,企業的產品研發、生產,售前、售中、售后服務,管理、物流等環節才能很好得到融合,協作發展。
二、電商人才培養
電商人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最核心的源動力。企業電商人才,不僅需要對互聯網思維有高度、獨到認識和踐行經驗;還得從生活中觀察從業者的生活態度,一般對“互聯網思維”了透的員工,其生活品質無論貧富都很有很高的追求,如果不檢點,很難為用戶提供極致的服務、產品。
人才培養的方式很多,可以和互聯網相關研究所、國家相關部委、高校,甚至企業到互聯網企業挖空降兵,或者企業與企業之間聯辦電商培訓機構。同時,需要企業制定中長期人才培養計劃,適應市場發展需求,隨時能夠洞察行業前沿動態,并能做出具有可執行、高效的應對方案。
電商人才大體包括:電商產品開發人員,交互體驗設計師,產品體驗師,電商品牌規劃師,企業信息管理人員,企業電商系統平臺開發、維護工程師,情商極高的產品客服人員·····
當然,不一定所有人員都得企業自有,也可以像第三方企業借力。
人才戰略的重要性,勿需多言,什么是好人才,更需要企業有很深刻的認識與理解。老氣橫秋,固執己見,不愿意接受新興事物及新理念、不愿意學習的員工,企業一定要對其調教,培養企業整體的學習氛圍;以培養出追求極致、負責人的高素養人才作為企業最終的目標,而非教養出一批只知道坑蒙拐騙的被成功學嚴重洗腦的積極分子。
現在、未來的競爭是優質競爭時代,不能提供優質服務和高價值的企業及個人必定會被時代淘汰,過去,花錢就能搞定渠道為題,而今是品德和智慧以及資源匹配能力,共同鑄成的強大競爭力,所以,企業必須將人才戰略提升到企業發展的核心位置。
三、觸網僅是開始
很多企業均有一個誤區。其一,心急!其次,格局很小!再其次,沒耐心。
心急,表現在企業今天把網站建設完善,巴不得后天就能在百度自然排名首頁搜索到;開通微博不到一個月,就想擁有百萬粉絲···
格局小,體現在原本在一個水平化的網絡世界里,每天有上千萬的網絡用戶互動,原本深富傳播特性的內容,多花一點預算即可得到不尋常的成績,但最后達到幾萬、十來萬的閱讀量就很知足了。
于此,再次強調一下,天貓預言未來的商業業態“未來,所有百貨公司都將漂浮在云端”,這絕非危言聳聽,而是大家可以看得見的事實。試問,目前吃喝玩樂住行,就醫、辦公等等,有什么不能在云端實現交易,所以格局決定舞臺,切忌盯著自家一某三分地不放。
耐心問題,產生的原因應該是企業對未來不信任,或是沒能看清所處行業的未來的趨勢。最后導致,企業剛剛涉足互聯網,未嘗到任何甜頭,就放棄。
造成諸上問題,歸因大體可以總結為:戰略不清晰,不堅決;企業定位不當,及企業資源與定位不配位,不能協同企業按照既定戰略前進;企業部門之間協作密度不夠,目標不統一;電商產品開發力度不夠,產品力不夠;內容制造團隊,對用戶網絡習慣洞察不足···
觸網了,不等于就找到了靈丹妙藥,企業還需要潛心修煉,解決心急、格局小、沒耐心的問題。修煉的辦法很多:認清自己的資源,定位好自己能夠服務好,能提供優質產品滿足的客服群,制定中長期戰略目標,最后利用“極致”的思維把個計劃落實下去。
四、互聯網非全答案
在未來,互聯網會成為許多行業的所有答案,但今天還不能。
劉秀光:對很多剛接觸互聯網的傳統企業而言,目前是扎基礎功的時候,需要做的是完善自身的根基,把配套資源匹配好,軟硬系統協調好,一邊深耕線下已有資源市場,一邊穩扎穩打的向線上市場進軍。
互聯網渠道,是A+B=C的游戲,目前對許多企業而言,A=線下渠道,B=線上渠道,A>B;部分企業則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