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幾大互聯網巨頭集體染指影視業,繼阿里巴巴收購
文化中國并更名為“阿里影業”后,本周,騰訊、百度旗下愛奇藝分別聯手華誼兄弟、華策影視爭相進入影視行業,優酷土豆也宣布成立“合一影業”。由此,互聯網三巨頭BAT在影視領域的棋子初步落定。
為什么互聯網巨頭突然對影視業感興趣了?筆者注意到,巨頭們都提到了一個詞:粉絲
經濟。也就是說,傳統影視公司擁有強勢的影視劇內容、明星資源,但是他們缺乏足夠的用戶基礎以及變現渠道,而且賺錢模式太單一。按照華誼老板王中軍的說法,電影業無疑是個高風險行業,他說“如果華誼只拍電影,肯定走不遠,因為電影的波動性太大。今年賺幾十億,明年可能就賠錢了?!?nbsp;
而騰訊、阿里巴巴有著龐大的用戶資源,可以有效盤活影視公司沉淀的資源價值,全面撬開互聯網粉絲
經濟市場,形成強大勢能,真正打通娛樂產業和互聯網的邊界,將粉絲
經濟推進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這種做法其實也是參照好萊塢模式,通過線上和線下的同步開發,就可以形成強大的粉絲
經濟。
如何真正撬動粉絲
經濟呢?筆者覺得最終得靠互聯網行業的大數據發揮作用,之所以拍攝電影風險高,在于其投資龐大,對不對觀眾胃口只能等上映之后才知道。如果通過大數據作用來推動制片產品化,形成大制片體質,從早期用戶研究到后期推廣,以制片人為主體,投資的70%將由制片人來決策,這樣可以規避一些電影盲目投資的風險。
電影與互聯網嫁接之后,還可以延伸娛樂產業的價值鏈。比如圍繞這些內容IP進行的游戲、電商等衍生品開發工作,還可以大力發展在線購票模式、通過
網絡院線、視頻點播實現商業價值的延伸,甚至還可以向游戲、新媒體等領域延伸,形成粉絲
經濟為核心的互聯網娛樂業務。
最后,幾大互聯網巨頭都將“狹路相逢”,因為大家的模式都一樣,主要依托大數據和O2O融合生態,創建一個電影
文化產業的開放合作平臺,最終哪家平臺能勝出,還是取決于你的粉絲能否長期大量留在平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