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一定會成為爆發點。但是這個結論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哪個行業都能這么說。 重要的是幾個判斷:
1、在線教育的哪個細分領域會爆發?是成人教育?應試教育?
2、在什么時間點爆發?是一年還是十年?
3、行業性的機會在哪里?是平臺?內容?還是工具?硬件?上游?下游?
4、在線教育的哪種商業模式是更合理的?B2C?C2C?獵頭費?課程收費?軟廣告?應用內購買?
一、在線教育的哪個細分領域會爆發?
首先,在線教育行業,有哪些細分領域?我做了張簡單的圖示:
教育行業可以用縱橫兩個維度來拆分:縱向的年齡,橫向的是教育內容、方式的屬性。
年齡不用多說,教育內容和方式的屬性,是按功利屬性無級變速來劃分。
補充一句,單按年齡或者單按功利與否來劃分,都是不夠準確。
四個象限,分別給1、2個典型用戶/場景:
左下角,低齡非功利:比如早教;比如“小記者”
培訓;比如夏令營;
左上角,高齡非功利:比如上知乎,看網易公開課、報名Coursera、學古琴、學烹飪……
右下角,低齡功利:學而思在這里;百萬琴童也在這里;家教1對1、各種補課班都在這兒;
右上角,高齡功利:CPA、會計上崗證、考研……都在這兒呢。
決定會否爆發的因素有兩個:
1)細分行業自身的發展程度。
這里還要看兩層:
A、對應
市場的成熟度。指這個細分領域的用戶有沒有消費的習慣,即“有沒有需求(
市場)”;互聯網改造一個行業的前提是,這個行業本身在線下的時候是有交易需求和實際交易場景的。
B、細分行業的成熟度(規范程度) 。行業成熟度(規范程度)是指,有沒有
健康的規范,業內人士服不服,規則有沒有被玩壞,有沒有明顯的瓶頸(天花板)。
A是必須的,如果
市場需求都沒有,那么肯定談不到爆發;
B要看平衡,不是越成熟越好的,鋼鐵行業很成熟了,很難爆發;機會往往在于規范還不成熟。當然,如果太不成熟,很容易成為先烈。行業成熟的過程,是大魚可以吃小魚的過程。規則已經明確了,但還沒建立起來,這個檔口,BAT砸點錢你就不要玩了。
2)“互聯網”對這個細分行業的影響。
傳統行業,用傳統的方式是無法爆發的。互聯網是鯰魚,可以改造一個行業。
如果這個領域是可以被互聯網改造的,那么這個領域爆發的機會就大。改造的難度越大、成本越高,爆發的機會越小。
判斷改造的難度和成本,要回過來看這個行業的特性。鋼鐵行業能被互聯網改造嗎?(不好意思我老說鋼鐵行業……)不敢說絕對不能,但機會可能真的不大。互聯網技術不足以優化這個行業的產品、體驗,不足以改造它的運營方式、商業模式。
方法有了。看這四個象限。
左上角,大家上Coursera學知識,好東西,有需求。但是沒有消費習慣,
市場其實很小。比如白領學太極拳、學古琴。你的時間往往不允許你花很多錢去學一些東西,雖然你挺有錢。
右上角,考上崗證、考公務員,剛需。線下已經爆發過了。能用互聯網的方式改造嗎?如果是標準化的考試比如國考,猿題庫就做出來了。但互聯網能影響到哪一步?空間有限,因為規則是既定的,而且不是由你互聯網來定的,是國家定的。天花板很明顯,而且很低。
右下角,應試考級。線下已經爆發過了,學而思、精銳、龍文,都是這么起來的,可也都撞到了天花板。按現在的路子,是談不上爆發的,互聯網能改造這個領域,但最大的天花板是,行業體量就這么點,大玩家已經出現,高考再那么一收,整體的盤子很難變大了。
左下角,能力提升,需求、
市場正在形成。二十年前高考是唯一的進身之階,這個象限根本不存在,現在已經不同。中小學課本都在變化,家長也在變化。80后成了家長,這些人自己都是受了應試的苦過來的,知道應試有屁用,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這是需求。
互聯網對這個領域的改造,目前還沒有成型的路子,但往上可以參考Coursera,往右可以參考學而思網校。不成熟,也許反而是機會。雖然,機會也許不大。
二、從行業分工來看,機會在哪個階段
先普及背景。教育行業的分工,按階段可以這么分:(以下討論,均適用于上述四個象限不同領域)
左邊這列,是產品部,右邊這列,是
市場部。這是對應到教育機構。當然也可以對應到學校——學校本質上也是一個教育機構。
產品部門負責:
1、內容
生產,就是編寫教材、教學方法研討、撰寫教案、課件等;大型教育機構肯定有這個專門部門,哪怕是1對1機構,也有教研。學校里叫“教研組”。小型機構往往沒有這個部門,找個好老師,TA負責教研上課,完全不需向機構匯報。
——這個工序,互聯網有很大機會去改造。很多老師現在只是知識的搬運工。我也干過這事兒,把百度百科搬運到課堂上。說得好聽,這是信息不對稱。互聯網的世界是平的,這種壁壘不應該存在。互聯網時代,內容可以UGC,不再是獨家壟斷。這和電視劇、動漫、游戲等
文化產業不一樣。這些東西的
生產制作成本極高。教育內容的
生產,成本低到:給我一臺電腦,給我一個月時間,我能給你小學五年的語文課教案。
2、內容傳授,就是上課。上課的形式多樣,大班、小班、1對1。前一個環節對這個環節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個環節也是直接面對用戶的最直接的環節。口碑大都形成于此。小機構能活下來,就是因為這個環節里,可能存在名師。大機構勝過小機構的地方,也正在于:我可以培養出好老師,或者,我根本不需要名師。
多說兩句。對線下機構來說,這個環節應該是成本最高的。不是因為老師課時費高。新東方不需要名師的原因是,他可以用強大的內容和考核環節來達到效果,所以不會被名師綁架。而內容和考核環節都是需要錢的。所以上課這個環節成本高,是隱性成本,表現在其他方面。
——這個領域,互聯網改造的機會可能更大。與此相關,我之前發過一篇文章:學齡階段的非應試教育存在新機會:知識應免費,發力點在創新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上大家可以參考。教育這件事,真正出彩的是內容傳授,是教學方法。內容無法成為壁壘的,方法才是。新東方愛講笑話,笑話這種內容不是壁壘,壁壘是,你怎么想不到通過笑話來吸引大學生呢。給我一個月我能做出五年的教案,這是內容,有這本事的肯定不止我一個,隨便找一個10年教齡的語文老師,都不用一個月,她把10年的教案拿出來,就比我牛逼十倍。
但我和她一樣上一節課,我還真不見得比她差。——至少,我有信心更多孩子會喜歡我。
3、考核評定。越功利的領域,越容易考核,這個環節就越簡單。新東方是托福
市場的大玩家,學而思則是奧數四大杯賽的大玩家,他們每年都在四大杯賽上投入大量成本,以保證自己的學生拿獎。對非功利的領域來說,這個問題同樣繞不過去,怎么辦?自己建立考評體系。我以為,這也正是機會所在:你有機會成為規則制定者。
——這個領域,互聯網未見得有多大優勢。尤其在功利的領域里,因為即使你指定了規則,買單的人還是很有可能不認你的規則。不過也不絕對。不排除有顛覆性的技術或者方式出現,改變格局。至少,我能看到大數據在其中的作用。猿題庫就挺成功。
市場部門負責:(不太準確,往往是運營部門,或者教務部門)
1、招生。這事兒真沒有那么簡單。你很可能不是輸給同行的競爭對手,而是輸給學生的時間。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一個雙休日,你最多也就上八門課。有你沒我的。這是行業真正的難點,如果能打破這個瓶頸,那么整個行業的規模都會上一個檔次。現在線下的操作,很多還是資源主導。這是現狀。
——互聯網能做很多,已經有很多以招生渠道自詡的網站,天天在給我打電話了。拿互聯網做
銷售渠道,當成營銷工具,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思路。我相信這些網站能提供一些價值。但我不看好這種模式能做成一個大眾點評網。教育產品的消費使用過程,和餐飲行業完全不同。這個模式本質上是無力的。滬江網就在轉型自己做內容了。但是在線教育的爆發,一定離不開在這個領域里的突破、創新。
補充一句。互聯網
金融,并不只是通過互聯網賣基金這么簡單。在線教育同理。
2、服務。這點上,至少大機構相互之間已經做到紅海了,很難突破了。教學服務,不論是面向用戶(學生)還是面向客戶(家長),以現有模式能突破的地方太少了。但是大數據很可能帶來機會。
——Coursera之所以能向Google推薦人才,并向Google收取獵頭費,正是因為Coursera掌握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這在升學過程價值非常大。面試找工作、考研、高考、中考、小升初,都是高一級機構在篩選學生。如果有人能提供完整的學生信息、學習狀況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或分析,這顯然是一件有價值的事。至少可以和高校
職業發展部門合作吧,至少可以和大企業校招結合吧。
3、反饋追蹤。這是偏營銷的方面。怎樣展示學生成果?怎樣形成品牌?龍文教育是張榜公示成績,Coursera可能是靠大家的口碑。小機構不會來做這件事,大機構也很可能忽視,這個環節對業務本身的提升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