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在兩個方面有別于傳統電商:效果評估方式不同、空間尺度有差異。第一個區別建議做O2O要放棄電商“交易規模”中心論的觀點,做O2O不要指望短期能提升銷售業績;第二個區別得出做O2O要樹立移動互聯網思維,在電商創業機會越來越少的情況下,O2O創業將大有作為。
O2O創業機會確實越來越多,這是互聯網和傳統產業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產物。在過去將近20年里,互聯網經歷了門戶信息、游戲娛樂、社交聊天、電商購物等階段,涉入用戶的生活越來越深;而過去30余年,中國傳統產業粗放式發展的方式已經走到絕境,傳統企業借鑒、學習互聯網企業以實現高效和精細化勢在必行。
億歐網之前發布了“中國O2O產業圖譜”,列舉了大約400家O2O相關的企業,其中大多是創業公司。我們相信,未來這個圖譜里面會走出不少10億美元級別的上市公司。知名人士薛蠻子老師也認為O2O將是最大領域,會產生大量富翁!
回到如何區別O2O和傳統電商的這個問題,很多朋友看到我上篇文章后,通過微博微信談了自己的理解,其中一些觀點非常深刻。普哥按照原先的思路先把文章寫完,之后歡迎各路朋友探討。
3)渠道重要性有區別
過去十余年的傳統電商時代是渠道電商的時代,無論是最早的8848、易趣網還是現在的淘寶網、京東等,它們大多屬于線上渠道商。線上渠道商和傳統線下渠道商相互競爭構成了過去十余年的商業主題,傳統企業從一開始抵制、試水、再到后來發力線上,它們始終沒有掌握自己的命運,互聯網流量聚集效應下越來越強的淘寶成為了裁判,另外一個主要選手京東成了選手+裁判。
傳統企業觸電,獨立做沒有流量,入駐淘寶體系和京東,則需要承擔極高的成本。所以傳統企業轉型電商喊了很多年,但實際成事的絕少;原因在于過于依賴的第三方線上渠道,和自己原有的線下渠道有著無法避免的沖突。
在渠道為王的時代,品牌商先被線下渠道商挾持,后被線上渠道壓迫。移動O2O時代,品牌商有了和消費者建立起直接聯系的契機,它們有望扭轉之前受壓迫的地位;而之前過于自信的渠道商,則需要改變收地租的盈利模式,增強商品單品管理能力、提升品牌服務能力。
不論小米模式的最終成敗,其壓縮渠道環節、直接對接消費者、進而提升效率的方式將被越來越多的品牌商所借鑒。在供遠大于求的豐腴社會,品牌的價值將進一步凸顯。
認識到渠道的作用在發生變化十分重要。一般說來,“品牌商+直營”最適合做O2O,而大多數渠道混亂的品牌商需要對渠道做出取舍;大量渠道商,則需要提升商品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否則將失去存在的價值。同時,O2O直連時代,官網作為品牌的權威渠道,其價值將得到重新認識。
4)線下的重要性不同
傳統電商時代,線下也是必不可少(倉儲也是線下),很多人誤以為O2O和電商沒區別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實際上,傳統電商雖然有線下倉儲,但商品通過快遞包裹寄給消費者,這其中的線上線下體驗是斷續和不完整的。O2O時代,強調線下的體驗和服務,線下是比線上更為重要的一部分。
線上線下融合的O2O,其核心在于先人與服務、再人與人的直連;要想實現直連,需要線下在基礎信息化方面打好基礎。從產業的角度講,O2O更大的意思在于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促成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線上為線下帶去客流、帶去節省成本的管理工具及方式、帶去反饋意見以提升服務。
認識到線下重要性,可指導企業做O2O的先后順序:在堅持服務為本的基礎上,先進行線下基礎信息化,由線下到線上對大多數傳統企業來說是一種更好的O2O方式。認識到線下的重要,需要把線下體驗和服務作為核心,純粹讓交易在線上完成意義不大,和用戶的交流交互是產生需求和滿足需求的最好方式。
我們看到海爾轉型O2O強調和用戶的交互,美特斯邦威轉型O2O強調線下的體驗,它們的做法都正確。但能否產生效果,還取決于它們的產品本身。所以,我們不能以某家公司的成敗去質疑O2O本身,因為成敗是由大量條件綜合構成。
O2O給了線下企業一個新的機會,也讓之前的純電商企業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未來的商業,必然是線上線下融合、相互借力;那些固步自封的線下企業和那些狂妄高傲的線上企業,都會在新的一波商業浪潮下被沖出競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