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8月15日做的第一期頭腦風暴節目到今天,我已經做了這個節目差不多6年半了。在當初做這個節目的時候,我曾經說過一個樸素的愿望,就是像CNN的拉里金一樣,能把一個脫口秀節目一做很多年,因為我對于內容與內涵類節目有信心,這不是老靠改變形式來生存的節目的。到今天為止,頭腦風暴的收視表現應該說是印證了當初的這個信心的。我也曾經說過,對于一個業余玩票的人來說,我只想做好一檔節目而已,到今天我雖然嘗試過思考其他節目形態,但是對于頭腦風暴無論是情感與能力還是最深的,偶爾參與一些娛樂節目的主持活動,實在覺得力不從心與尷尬。人有能力,但能力總是有限的。
頭腦風暴節目受歡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它給予節目以很大的自主權,選擇嘉賓與主題沒有經濟指標的壓力。回頭看,頭腦風暴節目讓我有機會去嘗試年輕時候一直希望嘗試的節目參與的愿望,也讓我充分發揮了頭腦風暴這樣一種討論問題的形態,而且這個節目形態也把財經主題靈活化趣味化了。到目前為止,我很享受這個節目帶來的經驗。做這個節目這么多年了,我做到了這個原則:一是本人從沒通過節目讓人有償上節目;二是從不把不勝任的朋友帶進節目,即使我們節目組的導演想讓我幫助他們請人,我通常也把這個挑戰首先讓他們去面對,只在少數情況下因為節目實在需要人來救場才提供一些參考名單;三是節目中遇到不合適的嘉賓與題目,甚至是領導下的題目,從來不簡單遷就。因為做這個節目這么多年,我從來不以做這個節目為自己不得了的事情,甚至受財經界的歡迎也多少超出我的預期,做不做這個節目對于我來說真的沒那么重要,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在節目中的態度從來是不卑不亢:我原則上不太愿意接領導下的主題;我基本上對于節目主題與內容能在節目組范圍內決定;我也不會因為哪個領導的要求而改變自己的工作風格。當然這也就是在第一財經才有的空間,也正因為這樣我會就事論事提出要求,但一直很認真地與這個電視臺合作,即使它從來沒與我簽訂合約,但我一直以以前與電視臺領導達成的協議自律。
除了我做的生意,其他的很多事情都是我的玩票,盡管我玩票也是很認真的,但那就是玩票,也就是說不是非怎么樣不可的,可以隨時離開的,不影響生活質量的,不會在生命中引起波瀾的,不會因為沒有這樣的票玩就痛不欲生的。頭腦風暴,是我喜歡的票,但也是用來玩的,不是靠它吃飯的。我感謝曾經讓我玩票的朋友,我也感謝很多觀眾朋友的喜愛,但它就是玩的票,玩玩而已的。我要說的是,恰恰是這樣的心態,讓我在做頭腦風暴節目的時候沒有心理負擔與另外的考慮,只想做一檔真心的節目,對它的喜歡也主要這樣,如果不是這樣它也一樣不會是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