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年終會的幾點建議
第一、 年會就是“排行榜” 總結就是要善于用數據、用案例、用現象來進行客觀的總結與比較。年會要少用形容詞,多用“數詞”與“動詞”,所以年會一定要搞排行榜,但這個排行榜不要把銷售收入作為唯一指標,而應把市場描述、競爭對手表現、渠道現狀、終端爭奪、隊伍建設、傳播維護等指標結合起來。一方面增加年會總結中的會議效率,同時對客觀評價各市場表現是一種推動作用。
第二、 年會就是“案例庫”其實年會中最值得總結與匯總的就是一年一年中,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所發生的一些業務行為種植的企業推而廣之的經驗與模式。因為如果每個市場都在交學費,那么企業可能就會在不斷交學費中失去發展的可能。作為一個銷售經理,最好的學習與提高方式就是要在同事的案例講解中反思自己市場的問題,通過對發生案例的討論與講解,可以使企業其他人員在遇到相同或相似問題是多一些解決辦法。
第三、 年會就是“加油站”企業在開展年會時,可請講師進行一些理論及實戰方面的培訓,因為在打造學習型組織的今天,似乎不進行這些方面的組織就與時代發展不相吻合。但是目前在一些企業中也出現了培訓盲目的現象,培訓似乎只成為組織者體現業績的一種表達方式。許多營銷人員經常感慨營銷工作不僅在透支體力,同時也在透支知識儲備。所以利用年會進行知識、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十分必要。
第四、 年會就是“相馬臺”一個年會的召開,對總部而言最大的收獲無異就是發現一些營銷新人。因為對于一個營銷團隊而言,只有不斷的新人涌現才是企業得以發展壯大的關鍵。所以要將發現新人、鼓勵新人涌現作為一個主要的年會內容之一。
第五、年會就是“民主會”如果一個年會就是歌功頌德、天下太平,其實會對出現的問題產生一定的迷惑性。一個組織的健康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標志就是能夠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回避問題必然會對組織造成更為深刻的傷害。
鼓勵員工“講實話、講真話、講原話”,鼓勵在年會上充分的暴露問題,讓大家真正就問題談問題,從而避免似乎一談其它人員及團隊問題就理解成為人身攻擊。一個營銷組織在運行過程會出現許多問題,所以要將年會的一些部分開成“民主生活會”,不能讓一些人員因業績不錯而形成“一俊遮百丑”的局面。
第六、年會就是“沖鋒號”如果一定要給年會工作的內容確定一個比例,我認為應該是總結與展望“三七開”,尤其是在今年業績并不是十分理想的企業。
“沖鋒號”的工具很多,例如誓師大會,震耳欲聾的誓言讓不少營銷人員整整激動一個年度,因為在這樣一個氛圍中他感到了企業的力量、團隊的力量。另外一些集體競技項目的展開,也能夠增加合作人員的配合與感受,同時對樹立集體榮譽感也十分又幫助。所以在年會中增加一些勵志的內容也應成為年會涉及的一個主要內容
走出年終總結的六大誤區:
誤區一:“總結低調”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做人一定要謙虛,不要過于表現自己。客觀地說即便是直線領導也并不能充分了解每一名下屬的工作情況。因此,我們需要通過總結來溝通、來展現自己取得的成績,往往會贏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事實上,總結也是一個加強上下級溝通、加深了解的過程。
誤區二:“追求形式”
因此,年終總結既不能只有客觀數據、理性分析的“一目了解”,也不能是紀實文學似的長篇報道,而應該是一個有系統性的報告,既有表格、圖表作為輔助,又要有清晰明朗的文字匯報
誤區三:“報喜不報憂”
在總結中,大部分人都希望談及自己得意的事,而對于錯誤、失誤、不愉快會不自覺的避重就輕,因此,許多人都會有報喜不報憂的傾向。有的公司規定:在總結中,一定要至少總結出自己的三點失誤和不足。但是有人依然會避重就輕,只談些無傷大雅的小失誤,甚至明貶暗褒的“好缺點”。
誤區四:“有目標沒計劃”
在總結來年的計劃和展望時,往往存在只有“輪廓”而沒有“清晰線條”的感覺。最終的結果就是有戰略沒執行,有口號沒行動。
誤區五:“臨陣磨槍敷衍了事”
同時,總結和工作其實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過程。尤其作為中層管理者,如果你注意總結和積累,在日常工作中就能不斷地改善部門工作狀況,那么年終總結中能有更豐富的內容,并且在不斷改善中,領導會領略你的管理方式、管理思路和管理能力,從而會對你有更為準確的評價。
誤區六:“領導忙碌下屬盲目”
年終會是總結過去,規劃未來的大事,是和每個同仁緊密相連的,每個人都應思考,整合,集思廣益,共同出謀劃策,坦誠交流才是真正的年終會。
總之,年會不要開成一個酒會、賭會、紅包會,而應開成學習會、教育會、交流會、勵志會,誓師會,一年一次不容易,年會就是“手機”正常使用的“充電電池”。
總裁重視:年會不流于形式的保證
在微軟,衡量年會是否流于形式的唯一指標就是——總裁是否重視。當然,比爾·蓋茨在這個項目上,能夠拿到滿分。總裁重視的直接效果是沒有人敢敷衍年會。
開小會:實用的溝通方式
即便是“不流于形式”的年會,在視覺上可能也會引起與會者的精神不集中,如何避免這種現象?
“白天開大會,夜晚開小會”是許多公司年會的常態。如何讓小會也開得有作用?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做法。
這種看似不透明的做法非常實用。尤其公司戰略傾向于某個區域市場時,私下里與該市場主管溝通可能遇到的問題是非常必要。
跟進:避免會后的“轉身就忘記”
“你必須確保每個人在走出會議室的時候沒忘掉他應當做的每件事。”
如何跟進?第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領導人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在這里也行得通。只要領導者不會“轉身就忘記”戰略會議,自然會制定出有效的跟進方法。
會議結束后的跟蹤考核工作每個公司的執行組織不同,但不管是人力資源部還是項目小組,都是類似于績效考評委員會的組織,按照公司的慣例,按月、按季度對各個部門的計劃進行考核。
追蹤工作不能僅限于形式,一張任務表格是十分必要的。這張任務表格在每個考核時間段拿出來,一目了然,方便縱橫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