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提起海爾,你腦海中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我想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恐怕就是“創客”、“自組織”等等這些時髦詞匯了。人們的這一反應恰恰也印證了海爾目前在戰略上的尷尬:海爾在組織創新上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卓有建樹;但在其企業戰略上,卻虛與委蛇,乏善可陳!
早在1962年,戰略管理領域的奠基者之一,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Alfred D.Chandler,Jr.1918—2007)先生就在他的第一部主要著作《戰略與結構:美國工業企業史的若干篇章》中,提出一個著名的觀點:戰略決定組織,組織傳承戰略。沒有清晰的企業戰略,僅僅做組織的創新,勢必會導致企業“口袋效應”的出現:組織如同一個大的口袋,因其創新而擁有巨大的能量,但企業戰略則是緊緊扎住口袋的繩子,不管口袋的能量有多大都發揮不出來。目前的海爾恰恰處在這種狀態上。
從海爾的年報來看,海爾調整了自己的戰略定位:從制造家電產品向為消費者提供成套智能化家居解決方案轉變。為了完成“成套智能化家居解決方案”的定位,海爾提出了構建“海爾智慧家庭的七大生態圈”,七大智慧生活生態圈涵蓋:智慧用水、智慧娛樂、智慧健康、智慧安全、智慧洗護、智慧美食、智慧空氣。同時,為了完成這一定位和構想,海爾在組織方面實施了“平臺+創客”的組織創新策略,提出了企業平臺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的創新方向:構建智慧家庭平臺,海爾不能再依靠傳統的研發思路,而需要整合內外部資源,發揮內外部創意。海爾的組織開始向“平臺+創客”的方向轉型,引入外部創客,或把內部員工變成創客。海爾則采用風投模式獲利——在最好的機會進行早期及更早期的投資,用最小的資金撬動最大的商業項目。
縱觀海爾目前的戰略體系,有兩個問題我們需要思考:
一、海爾真的有企業戰略嗎?
智策知行的觀點是:海爾沒有企業戰略!僅僅是有了“戰略構想”。
戰略是企業基于過去和現在對未來的一種定位、路徑選擇和連貫性行動,包括使命、愿景、目標、策略、步驟舉措、指標體系等。“為消費者提供成套智能化家居解決方案”僅僅是組織的愿景,而非組織的戰略。“構建海爾智慧家庭的七大生態圈”則是實現愿景的戰略目標,這一戰略目標需要策略及連貫性行動的支持。也就是說,海爾還要對“智慧家庭七大生態圈”做出一個選擇和安排:七大生態圈的邏輯是什么?是平行推進還是先后實施?如果平行推進誰主誰次?如果先后實施,誰先誰后呢?海爾目前缺失的恰恰是愿景和戰略目標落地的策略和支撐,因此,我們說:海爾僅僅是有了一個“戰略構想”,如果沒有“企業戰略”的支撐,“戰略構想”僅僅是一種浮云,一定是“然并卵”!從“戰略構想”到“企業戰略”海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海爾目前的“平臺+創客”的組織創新能必然支撐海爾的戰略定位嗎?
目前,海爾創客平臺不只面向海爾內部員工,任何創客均可申請,海爾提供資金、系統和平臺,支持創業。小微公司完全市場化運作,海爾可以是股東,占股可多可少,也可以不持股。小微公司可引入戰略投資者,可獨立于海爾體系外,海爾可回購,比如雷神筆記本,比如智能水盒子。
在這種狀況下,海爾缺乏對小微企業的股權、技術專利、產品品牌、人事關系等方面的吸引和控制,如何處理平臺與創客之間的關系就會成為核心問題。這就如同草原與牧民之間的關系:從每家牧民來講,大家多養羊沒問題;但從草原來講,羊太多了,草就沒辦法發展。以“雷神”為例,雷神在海爾的創業平臺上,開始進入小微化運作。在硬件做強后,計劃2016年完善游戲軟件生態圈,吸聚粉絲300萬以上,未來打通游戲產業鏈,代理游戲運營、游戲推廣,逐步進入游戲文化產業,吸聚粉絲600萬以上。游戲文化產業與海爾的戰略構想就出現了游離!如何處理與小微企業之間的關系,將時一步考驗海爾的戰略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