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被稱“女孔子”是日本人無畏無知?
28日,受邀參加本月31日全球通VIP大講堂的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有“北大醉俠”之稱的孔慶東,在《課堂內外》雜志社接受了記者采訪。盡管此次來渝論道的主題是《從金庸、古龍看東亞武俠情結》,但認為“重慶記者還不壞”的孔慶東,對于記者們提到的《百家講壇》、語文教育等相關問題都一一作答,并語出驚人。
“從此再也不上《百家講壇》”――太娛樂
自詡為《百家講壇》“開國元勛”的孔慶東,在談到如今《百家講壇》的高收視率、高人氣時,卻并不感冒。他當場表態:“《百家講壇》娛樂化的傾向越來越重,我再也不會上了。”
指出部分讀者思維模式落后
孔慶東曾在《百家講壇》用一種偵探小說的模式剖析了“祥林嫂到底是誰殺死的”,獲得轟動效應。對于此舉是否是對魯迅作品過度闡釋的問題,孔慶東表示:“不是對作品闡釋過度,而是對作品闡釋不夠。”
孔慶東認為許多中國讀者在思維模式上存在問題,“人們總是無法從課本中退出來,一看沒武打就覺得無趣,而許多外國留學生反而能被文章所感動”,“‘祥林嫂到底是誰殺死的’其實就是把人們從課本中帶出來了,但這只是我1991年的講法,觀眾聽了卻覺得很新鮮,太奇怪了。”
《百家講壇》不是《幸運52》
孔慶東曾把《百家講壇》作為自己的學術陣地,但他昨日接受采訪時,卻表示將來不會再去了,“現在的《百家講壇》越來越娛樂化,過度注重收視率,它又不是《幸運52》和《開心辭典》,這樣發展下去不行。”
孔慶東非常得意自己的一個預言,“我曾預言《百家講壇》會變成評書場,沒想到最近就收到消息說單田芳要上了。”但孔慶東并不認為《百家講壇》是易中天“帶壞”的,“易中天《品三國》依然還是以學術為依托。”
孔慶東
“孔子就是2000年前的于丹”――太缺少
雖然對現在的《百家講壇》不滿,但對于《百家講壇》培養出的“學術超女”于丹,孔慶東卻贊賞有加,作為孔子直系傳人的他,還拿自己的老祖宗打起了比方,稱“倒退2000年,孔子就是于丹”。他認為,現在這種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講論語誰都會出錯
于丹講“論語”被諸多學者詬病,但孔子的這位傳人卻對于丹非常寬容。孔慶東認為,這么多觀眾喜歡于丹,是因為她彌補了知識普及上的一個重大欠缺,“有人覺得自己水平高,出來指出錯誤也是正常的,但不應該就此否定于丹的價值。孔子以前講周文王,還天天被人罵呢,倒退2000年,孔子就是于丹,但是你看看現在罵孔子的人都在哪里?事實上,孔子的話也不一定每句都對。”
孔子也是心靈雞湯
孔慶東認為孔子的高明之處,其實在于他思想層次豐富,他既有高深的思想,也有讓人倍感親切的內容,“從某種意義上,孔子
孔慶東
和于丹都是起著心靈雞湯的作用,勵志只是孔子思想精髓的一部分”。“現在的大學生只配當高中生”傳言由孔慶東參與編輯的北京高中語文課本將《阿Q正傳》撤掉,用金庸的《雪山飛狐》選段代替,對此,孔慶東昨日明確告訴記者,這是一則假新聞,他從來不主張金庸的書進中學課本。但他也認為,《阿Q正傳》和《狂人日記》確實已經不適合現在的高中生。
學完“阿Q”只知道“困覺”
孔慶東對如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覺得像《阿Q正傳》和《狂人日記》這樣的文章,許多學生理解起來已經有些吃力,“年代太久遠,許多學生已經無法體會舊社會如何‘吃人’,這樣的課文只適合我們那個年代的高中生。現在許多高中生在看完《阿Q正傳》后,只記住了一句話,‘吳媽,我要跟你困覺!’”
孔慶東建議在高中課本中多選取《從百草堂到三味書屋》這樣通俗易懂的文章,“沒辦法,現在的大學生只能當高中生教,高中生只能當初中生教。”
金庸不適合進中學課本
孔慶東強調,學生學不好是一方面的問題,但同時老師講課也存在很大的問題,“有老師居然能把《荷塘月色》這樣的文章講得很無趣,原因是這些老師每談《荷塘月色》,總要和政治扯上關系,言必稱朱自清以散文表達對當時社會的不滿,這很容易就把學生嚇跑了。”而他認為金庸不適合進中學課本的原因是篇幅太長,選擇難度太大,“有些地方教材,居然把練就九陰白骨爪的梅超風的恐怖打斗場面編進教材,我看是連武俠小說的精神都沒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