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講師網特約講師劉晉豪老師:
★銷售業績提升專家★被業界喻為營銷戰神★曾任臺灣成霖集團西南三省市場運營總監,帶領團隊從年銷售額不到20萬,增長到年3500多萬,靠自己的戰績成為全集團銷售冠軍,并出任公司營銷總裁
★劉晉豪老師18歲開始做銷售,至今專注于銷售領域研究,實操長達16年
★王牌課程:《企業全員銷售系統》《企業全員業績教練系統》《企業團隊建設系統》《企業執行系統》
★接受劉晉豪老師訓練的企業都稱他為最接地氣的銷售業績提升專家
企業的困惑:業務員價值何在?
一位企業老總向筆者談過他的困惑。“營銷總監天天向我要人,每次談完工作肯定扯到這上面來。總說競爭對手又招了多少業務員,逼著公司增派人手。每次都是老一套,聽得耳朵都出繭子了。”“就是現在這幾十個人,我還覺得多了呢。業務員在市場上既有睡大覺的也有游山玩水的,有的區域長期空缺業務員,代理商也賣得很好。我看業務員沒他們說的那么大價值,少用幾個完全可以”。
這種想法其實并非個案,企業在市場上沒有業務員不行,人多了又覺得浪費。業務人員人吃馬嚼的,一人一年要好幾萬的費用。如果有個百八十人的,近千萬的利潤就不見了,這著實讓企業心疼。最關鍵的,是業務人員的價值比較模糊。在外地“放養”的業務員,各自為戰、脫離企業視線,他們做了什么,對業績有何直接幫助,企業知之不詳。即使區域銷量有所增長,那也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企業看來,產品、價格、技術含量、品牌影響與市場投入,這些宏觀因素的貢獻似乎比業務人員的微觀努力價值更高。
業務人員的困惑:我們究竟學到了什么?
走出校門直接應聘做了業務員,后半輩子就算廢了。這是某些老業務員多年后的感慨。在市場上混幾年,好的沒學到,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似乎都沾染上了一點。年輕的業務人員是一張白紙,遇到老謀深算的代理商,遇到刁蠻計較的客戶,不學“壞”有時就過不了關。在外地“放養”的業務員,多數都是被“以老帶新”教出來的,師傅是什么樣,徒弟就學什么樣。雖然或多或少可以學到一些做市場的技巧,但層次始終無法提高。而且由于長期偏安于某一區域,對全國市場、對行業走勢缺乏判斷,對新知識、新方法缺少了解,來來去去都是那“三板斧”,對業績增長慢慢變得束手無策。多少年下來,業務人員就成了“被耽誤的一代”。他們在黑暗中自我摸索,并為此苦惱,究竟能在工作中學到什么?個人的前途與出路在哪里?
業務員價值混淆
造成上述諸多困惑的原因,就在于對業務人員的價值缺乏系統了解。業務人員日常工作看起來千頭萬緒,但實際上無非三方面內容。
·初級價值——“服務員”工作:工作重點是服務,包括宣講廠家產品與政策;為渠道報銷促銷、裝修等各種費用;協調物流提貨、協助售后服務、收集市場信息等。
·中級價值——“管理員”工作:工作重點是管理,包括終端招商,建設企業渠道網絡;防止竄貨,執行公司管理規定;處理代理商糾紛,鼓舞渠道士氣;監督費用投入,落實公司獎罰政策等。
·高級價值——“教練員”工作:工作重點是創新與指導,包括促銷活動方法上的創新、渠道建設方式上的創新、市場管理內容上的創新等。
抽樣調查表明,一名在市場上本應體現高級價值的大區經理,其工作時間往往60%都被消耗在基礎的服務型工作中,超過30%的時間被日常管理占據,只有不到10%的時間能用于考慮市場創新發展。
更為嚴重的是,那些初入企業、還不了解市場的“新兵蛋子”,服務還沒做好就參與到市場管理之中,導致越管越亂;那些只會日常管理不能實戰創新的“老兵油子”,卻到市場上指手畫腳,充當了渠道的一線教練員,導致越指揮業績越差。所有人都處于低產出,甚至是負產出狀態。
在中國營銷傳統管理方式中,企業把上述三類不同性質的工作不加區分、一骨腦兒壓在所有業務員身上。對業務人員的“混合使用”,導致企業市場產出效率低下。這種“塊塊化”的列土封疆模式,使人人都當官、個個干不好。給業務員強加全方位職責的后果,是企業、管理干部、業務人員三者都嘗到了效率低下帶來的苦果。
劉晉豪老師簡介:https://liujinhao.jiangshi.org/
劉晉豪老師授課見證:https://liujinhao.jiangshi.org/class/
劉晉豪老師授課視頻:https://liujinhao.jiangshi.org/video/
更多免費學習資料請加劉晉豪老師助理扣扣:718315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