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叮咚小區資金鏈斷裂的新聞傳得沸沸揚揚,雖然遭到否認,但無疑如一桶冰水澆到了社區O2O行業的投資者頭上。主打社交概念的社區O2O模式發展遇阻卻是不爭的事實。
社區O2O難題多
互聯網思維在社區市場也許行不通。叮咚小區在上半年突然成為社區O2O行業的明星,宣稱獲得1億元天使融資,時隔半年就傳出嘗試失敗的消息,筆者認為其最大的問題就是其根本不了解社區問題,在沒有找準切入點時就貿然地以互聯網方式強行切入,失敗是必然的,互聯網那套在社區市場是行不通的,把網絡規則套用到實體市場或許并不適用。
不要指望從一個樣板社區一下子大規模復制成片的城市,社區本來就是小個體,而且每一個小個體都存在不同的問題,想像互聯網一樣快速壯大,瞬間有百千萬用戶是不可能的,這必定是一個一步一個腳印的拓展工作。社區網絡化(也就是社區O2O)與互聯網的用戶發展路徑正好相反,互聯網是提供統一標準化的服務,自然能吸引全國各地的用戶,而實體社區則是一區一樣,各個社區用戶量低,業主構成不同,網絡普及程度也不同,要想快速得到廣大用戶認可是不可能的事。走得慢了,能占領的地盤會越來越少;走得快了,產品和服務跟不上,讓商戶和用戶傷透了心,名聲掃地。
社區不是互聯網式的標準化服務,而是以人為基礎的生活化服務,拼的是誰的服務好,而不是誰的平臺更好。社區O2O做平臺本沒錯也是必需的,但社區O2O不同于傳統的電商平臺。傳統的電商平臺一個平臺輻射全網,而社區O2O平臺有效覆蓋也僅僅是社區周邊,單個社區發展瓶頸很大,因此線上平臺做大的最大支撐點是線下,而線下重點還是走量。在互聯網已經成熟,形成大魚吃小魚的環境下,隨時都會有更大的魚出現,沒有巨頭力量支撐難成新平臺。
目前市面火爆的社區產品輻射面極其有限,打開頁面總能看到“對不起,您的社區未在范圍之內”的提示。目前不同團隊也都在講自己有多少線下資源,但具體量仍然值得商榷,北京諸多重要小區都沒覆蓋到,而擁有線下資源的也僅僅是把線下渠道作為物流配送點,未完全發揮線下渠道在營銷、互動等方面的優勢。多數公司還僅僅是把二維碼張貼在線下店作為戰略合作,而未能更深層次挖掘線下店的利用價值。
社區O2O鮮能滿足用戶的剛性需求。如果產品僅僅是滿足平臺方的訴求是站不住的,用戶的體驗和需求是否得到尊重滿足才是王道。從與線下店的合作來說,目前社區O2O與線下店的關系較為單一,基本用戶下單線下派送,未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難以抵抗有“干爹”背景的競爭。
什么是需求?打車難——滴滴打車解決的需求;便宜——團購解決的需求;泡妞——陌陌解決的需求;找路——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解決的需求;名片識別錄入——名片全能王解決的需求;通訊錄安全——QQ通訊錄解決的需求;飛機準點查詢——航班管家解決的需求。
相對而言,社區O2O物流需求稍微“痛”一些,然而物流并不直接導致用戶之間的社會化互動。這些問題導致一個結果,就是因為社區O2O被視為重要的入口,用戶價值巨大,于是社區O2O被需求了!該領域的創業者90%以上是逐利而來,為的是占有新興入口,幾乎完全忽略了實際的用戶需求。出發點不明確,直接導致項目不斷處于試錯中,投入成本巨大,許多嘗試越來越沒有效果。
目前,很顯然的一個現實是,雖然社區O2O市場非常廣,細分的幾十個類目都是千億級的市場,但是社區O2O依然還處在早期發展階段,前景美好路途注定曲折。
服務將成切入點
當社區服務O2O真正建立起可靠的平臺時,可發展的業務也將變得多種多樣。包括社區電商零售、電商物流配送、周邊生活服務、社區廣告營銷、社區商旅出游、不動產經營、社區商業運營、家庭設備維護、家政服務、管理咨詢、地產開發、長者服務、在線學習、線下活動、投資理財、裝修服務、閑置租售、租房售房、物品托管、汽車洗修等各式各樣的增值服務。
當然,作為平臺不是每項業務都要親自操作,可以開放給第三方,通過合作形式實現居民、平臺、第三方的三方共贏。電商、物流、旅游、訂餐、家政、租房等都可以與第三方合作,但作為平臺需要有不能被奪走的核心立足點。
消費由人產生,尤其是O2O更突出地域化的特點,而社區是與人的衣食住行最接近,也是人停留時間最長的生活單元,更是網絡購物環節中物流配送的最小單元。社區具有非常大的平臺價值,社區服務則是最有可能成為O2O平臺的市場切入點。因為無論是什么服務,最終都需要有人去消費,而家是人的歸宿,成百上千個家聚合成一個社區,以社區為單元已成為國內常用的聚居形式。
社區O2O背后需要整合的服務大多是非標準化的,而很多服務本身也是由自由手工藝人提供(如修鎖、修馬桶),他們的服務水平直接被用戶所感知,掌握著社區O2O的最核心環節。無論是最近火熱的河貍家項目,還是小區無憂、云家政,它們都整合一群自由職業者,通過制定標準來規范服務,鼓勵用戶評價來建立淘汰機制,這樣做相比傳統做法,有不少改進之處。
無論哪種方式,做社區O2O必須突出人的價值,及時滿足交互過程產生的需求;平臺方一旦建立起信任,護城河也就慢慢建立了。社區是消費人口聚集地、天然密集區、消費群體相對穩定。由于地域性強,開荒工作量巨大,BAT很難染指,巨頭的盲點就是機會。社區涵蓋了太多服務,如衣食住行,只要你的O2O可以黏住用戶,未來的影響力可謂十分巨大,是廣告推廣的極佳平臺。
埋頭實干做“懶人”生意
社區O2O中,有很重要的一塊市場就是上門服務,而上門服務主要考驗的是跑腿能力。京東雖說是電商,但放到線下的時候其實是干跑腿的;另外,最近公關攻勢不錯的社區001也是干跑腿的。跑腿生意還是比較容易吸引用戶的,不過成長空間有限。
那些直接經營或者專門垂直整合跑腿業務的社區O2O項目值得注意,不過大部分創業者都看不上這類活,除了家政、跑腿、洗衣、洗車等,這類可切入的項目還有很多。舉個例子,大部分人看不上的送水生意,背后藏著巨大的商機。據統計,全國家庭的桶裝水年用量約2.6億桶,桶裝水已成為最主流且最方便的喝水方式,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瓶裝水規模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約1000萬的家庭每8天叫一次桶裝水。除了市場規模正快速增長外,最大的亮點在于8天/次的頻率,這對于社區服務來講,頻次已經足夠高了,而且是剛需。所以別看不起這些貌似比較邊緣的社區服務項目。
很多人瞧不起這些低頻次的社區服務項目,但現實是只有這些還能勉強活下去,而那些試圖做平臺切入的都死得很慘。低頻次被高頻次應用整合是市場規律,但是作為一個能整合社區垂直服務的應用在社區O2O領域已經很了不起了。
社區O2O不過是一盤“懶人”的生意,誰能投“懶人”所好,誰就是贏家。人類整體發展的歷程證明,推動技術發展的動力之目的十分樸素,那就是為了使人們生活得更簡單和舒適。縱觀社會經濟發展史,社會發展階段越高,人類付出的體力勞動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就越小,服務業在整體經濟結構中的占比就越大。
在騰訊科技近期開展的一項覆蓋19694名網友的調查中,不愛做家務或者對于家務活拖沓的用戶占據76%;71%的用戶愿意嘗試生鮮食材配送服務;53%的用戶對洗衣上門取送業務表示出興趣。類似食材配送、上門取衣這樣的服務,在很多“50后”、“60后”看來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事情,但是這對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80后”、“90后”來說,卻是再普通不過的。一方面,他們工作節奏更快;另一方面,他們愿意付出更多的成本來享受生活,而不是每天被家庭瑣事填滿。在很多創業公司看來,社區O2O是尚未被互聯網巨頭占領的一片新的藍海。洗衣、生鮮配送、家政服務、社區電商等,都被認為是極具市場潛力的社區服務領域。
互聯網經濟社會中的“懶人”,已不再是傳統的“衣不能蔽體,食無法果腹”的好逸惡勞形象,他們被賦予了態度積極、消費力強、注重品質和服務質量等全新內涵。這個群體不斷擴大,催生了幫助“懶人”實現“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夢想的商業努力。目前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有可能實現的,是幫助“懶人”洗衣、做飯、開車、足療、買票、理發等個性化代勞服務,而互聯網為實現這些設想提供了技術保證。
結語
隨著社區O2O概念的興起,大量創業者都選擇下沉式的服務作為切入點。披著O2O外衣的電商業務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細分化、垂直化。在如今萬人淘金的O2O浪潮中,誰能先找到市場切入點,誰才是最大贏家。
當然,社區O2O創業注定是一項苦逼而持久的事業,指望速勝速成幾乎沒有可能。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巨頭不會親自去做,反倒給了創業者機會。巨頭提供平臺,后端服務由創業者整合,合作共贏的生態有可能逐漸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