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lp是全球著名的點評類O2O公司,其總部在加州舊金山,成立于2004年,由Paypal前員工Jeremy Stoppelman和Russel Simmons在孵化器機構MRL Ventures創立。Yelp的創意來自Jeremy Stoppelman生病期間因為尋找當地醫生困難而做了基于郵件的本地商戶推薦。Paypal前員工、MRL Ventures創始人Max Levchin成為了他們的投資人,提供了10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MRL的聯合創始人David Galbraith想出了Yelp這個名字。
Yelp最初是基于郵件進行推薦服務,但并不成功;2005年下半年以在線點評的方式重新上線后流行開來。2005年Yelp從Bessemer Ventures獲得500萬美元的投資,2006年11月獲得Benchmark Capital的1000萬美元投資,2008年2月,Yelp從DAG Ventures獲得1500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2010年,Elevation Partners投資了1億美元,其中7500萬用于購買之前投資人和員工的期權,2500萬美元用于搭建銷售團隊和進行地域擴張。
一、積極擴張,全球29個國家設有分站
2005年和2006年Yelp上的評論者數量分別是12000和100000人。到2006年夏天的時候,Yelp的每月訪客數超過了100萬。Yelp從2007年的每月600萬訪客增加到2008年的每月1650萬訪客,城市數量也有12個擴張到24個。在2010年的時候,Yelp的營收為3000萬美元,有450萬點評信息,有300名員工;從2009年到2012年,Yelp逐漸擴張到了歐洲和亞洲。
2009年1月,Yelp的英國網站開通,同年8月加拿大站開通;2010年首個非英語站法國站開通。從2010年到2011年,Yelp的奧地利站、德國站、法國站、西班牙站、瑞典站開通,國際站的訪問人數翻番。2011年11月,Yelp和Telstra合作的澳大利亞站開通,后者為Yelp提供了100萬條本地商戶列表。到2012年年底時,Yelp的國家覆蓋數達到20個,包括土耳其和丹麥,也包括2012年9月份上線的第一個亞洲站:新加坡站。
2014年4月,Yelp日本站上線;5月,Yelp阿根廷站上線;9月,Yelp香港站上線,支持中文。截至2014年10月底,Yelp在29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站,年內墨西哥站也將開通。
二、拒絕收購,獨立上市后股價猛漲
2009年時Yelp曾和谷歌進行收購談判,但最終未達成協議;紐約時報曾報道,谷歌出價5億美元洽購Yelp,谷歌的競爭對手雅虎開價10億美元攪局,谷歌并沒有跟著提價。但谷歌和雅虎的開價在Yelp董事會討論后都被拒絕了。
未收購成功,Yelp和谷歌的關系一度變得很差;谷歌2011年9月收購了Zagat整合點評服務,谷歌和Yelp雙方經常性發生口水仗。2011年9月,Yelp和谷歌把爭議提交到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Yelp控訴谷歌把Google Places的信息排在搜索優先位置,對Yelp構成了非正當競爭威脅。
2011年11月,Yelp提交了IPO申請,2012年3月成功上市,市值8.98億美元。此后Yelp積極擴充實力,股價穩步上漲。2012年9月,蘋果的iOS 6發布,Yelp的內容被整合進iOS系統的地圖里。2012年10月,Yelp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其在歐洲最大的競爭對手Qype。在2014年第二季度,來自商戶的廣告需求增大,同時受益于來自谷歌的流量增長,Yelp首次實現了盈利。截至2014年11月2日,Yelp的市值為43.51億美元,遠高于當初谷歌提出的收購價。
三、業務拓展、重視移動端發展
早在2008年12月,Yelp就上線了iPhone的App;2010年,簽到(Check-in)功能被加入。從2010年6月,Yelp和OpenTable合作,開通了用戶餐廳預訂功能;2013年,Yelp以1270萬美元的現金加股權價格收購了在線預訂創業公司SeatMe。
Yelp在2011年4月上線了團購業務Yelp Deals,但8月份的時候因為競爭激烈而暫停。Yelp把團購業務暫停了,但用戶依然可以通過Yelp找到商戶發起的特價活動。2013年,Yelp增加餐飲外賣服務,整合了Delivery.com和Eat24等玩家。在其它領域拓展方面,Yelp于2014年10月宣布和Hipmunk合作,在酒店預定方面開始發力,其O2O由信息轉交易的態勢明顯。
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Yelp累積的點評數為6700萬;Yelp的移動端發展不錯,到2014年第三季度,Yelp每月來自移動端的獨立訪客人數為7300萬,占總獨立訪客(1.39億)的比重為52.5%。
四、點評有價,破除爭議有難度
Yelp在上線兩周后,因為有商戶抱怨一條明顯的虛假點評,Yelp很快建立了點評信息過濾系統;過濾掉的信息被移動到單獨的數據庫,不會影響商戶在前臺的星級;很多時候,過濾系統也會過濾掉一些真實的點評。關于過濾原則,Yelp并沒有向外界詳細闡明。
Yelp出臺措施限制商戶自己表揚自己的評論,2012年10月開始的3個月,Yelp在150個商戶類目下開展反擊付費點評的活動;2013年6月,Yelp控告BuyYelpReview/Adblaze,后者提供付費撰寫Yelp評論的服務。
Yelp的營收來自廣告和排名贊助,廣告主可以選擇在結果頁頂部顯示自己的廣告,也可以在競爭對手的頁面付費顯示自己的廣告。Yelp對廣告主有要求,只允許星級在3星以上的商戶打廣告。Yelp還嘗試過把付費的正面評價排在前面的盈利方式,因為容易被商戶濫用而在2010年停止。
哈佛商學院在2011年時發布了一份研究,聲稱Yelp的每一個星級能影響商戶5%到9%的生意,2012年兩個伯克利大學的經濟學家研究發現,商戶的Yelp星級由3.5上升至4可以在高峰期增加19%的預訂。2014年,Yodle調查了300加小商戶,其中78%的表示對網上的負面評價很關切,有43%的商戶認為線上評論有失公允。
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Luca分析了Yelp波士頓的316415條點評,發現虛假評論的比例由2006年的6%上升至2014年的20%。Yelp自己的檢測系統的數據顯示,有25%的點評信息比較可疑。
Yelp也經常被商戶投訴操控商戶點評信息,有不少銷售人員向商戶兜售付費刪除負面的服務;但Yelp回應銷售人員沒有權限去修改評論。Yelp受到不少商戶對Yelp操縱點評信息的指控,但這些指控絕大多數并沒有被法院支持。2013年8月,Yelp在美國22個主要城市舉行商家溝通會以減輕商家的擔憂。
五、重視社區運營
Yelp的社區運營思路是給評論者充分的認同感,通過用戶投票,給優質的評論者一些諸如獎牌之類的激勵。每年,Yelp會要求一些評論者加入“Yelp Elite Squad”(Yelp精英營),這個組織成立于2005年;加入的評論者必須是真名和真實的頭像,這個Yelp精英營有數千人規模,由一個委員會專門管理。精英營的成員會被邀請參加各種活動,獲得Yelp的優待。2011年時,Yelp在60個地區建立了精英營,覆蓋北美和歐洲。Yelp設立了專門的社區運營經理去維護關系;2010年,Yelp有40名社區運營經理;到目前這一團隊的規模在1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