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母嬰
二孩政策最直接影響的即是母嬰行業。
跨境電商的興起對母嬰品類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母嬰商品作為跨境海淘市場中的重點品類,特別是奶粉,紙尿布等消費頻次高的商品,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眾多母嬰垂直電商,跨境電商平臺參與到該品類的爭奪;另外,垂直母嬰電商蜜芽寶貝以紙尿褲為切入口,挑起了整個母嬰品類的價格戰,促銷力度空前,也促進了次市場的快速增長。
新生兒的父母基本都是更具有互聯網基因的80后、90后,互聯網將成為他們購物的首選。根據此前發布的《中國B2C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5年第1季度》數據顯示,2015年第1季度,中國B2C市場母嬰品類交易規模達263.6億元人民幣,較2014年第1季度同比增長51.9%。有數據報告顯示,52%母嬰家庭月消費5000元以上,63.78%的母嬰家庭月均網購花費1000元以上,47.03%的母嬰家庭月均網購母嬰產品花費1000元以上,因此業內對母嬰行業的市場前景更為樂觀。
在線教育
養小孩要花多少錢?很多夫婦心里都有本賬,而這其中最貴的一項當屬教育。在一線城市養兩個孩子,十幾年的教育費預計就要上百萬。對于部分已有房貸壓力的年輕父母來說,要兼顧孩子的教育,難上加難。在這樣的市場痛點驅動下,在線教育或將迎來爆發的機會。
市場反應也許最能直接說明問題。在全面實施二孩政策出臺后,在線教育概念股表現強勢。截至10月30日收盤,新南洋(600661)、拓維信息(002261)、長江傳媒(600757)均報漲停,華平股份(300074)漲逾6%。
根據艾瑞咨詢預計,未來中國在線教育市場的年增長率將達19%,2015年市場規模將達1600億元,在線教育行業也被視為有望接棒電商,成為下一個萬億市場規模的金礦。
互聯網+醫療
媽媽幫近日發布了一份《母嬰移動健康醫療大數據與商業價值研究》,對從孕期到擁有7歲孩子的母嬰人群進行了調查。其中,93.6%的媽媽手機里下載了母嬰類APP,95.4%的媽媽們使用母嬰類APP是為獲取孕期及育兒健康知識。
而當嬰幼兒生病時,大多數媽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或者求助她人。有用戶表示,其最期待的移動健康醫療服務是在線醫生咨詢、疾病問題經驗分享與交流,以及預約掛號。因此,當每年可能新增新生兒100-200萬人的時候,二胎政策的開放也可以帶動母嬰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標的增長。
此外,國內兒童用藥緊缺的現狀或許也可以因政策得到一定的改善。據統計,目前我國3500多個藥物制劑品種中,兒童藥物劑型僅有60種(含中成藥),90%的藥品沒有合適的兒童劑型。由于缺少專業的兒童藥物,不少醫生會直接根據兒童的身高、體重等狀況,將成人藥品酌情減量直接給兒童服用。
而得益于政策的發展,醫藥O2O或上門送藥等服務,市場或許也可以得到一定的補充。
二孩政策下,養孩子的成本問題再次被拿上臺面。對于標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互聯網行業,或許到了可以大展拳腳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