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行業的泡沫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腐爛的部分隨著泡沫被剔除,好的O2O模式也會隨之而顯現。”一位投資人在O2O模式被唱衰時這樣說道。
近一個月以來,隨著股災的肆虐,國內風投市場遭遇寒潮,行業內紛紛傳出”O2O寒冬已至”的聲音。O2O這一在互聯網創投領域最為火熱的模式,為何在一夜之間被一些投資者棄之如敝屣,成為了投資泡沫呢?
早在今年8月,網上就一直流傳著一份名為”O2O企業死亡名單”,名單中列舉了很多O2O企業的創立以及倒閉時間,從最早2009年創立的外賣企業”小葉子外賣”,到創立不到兩年的類大眾點評網”e食e客”,種類包括餐飲、美業、旅游、教育、汽車以及房產等。在這份名單上大家發現,眾多生活常見以及不常見的產品或服務,均在這份倒閉名單之上,因此很多人斷言,O2O行業已進入寒冬,資本將對這一行業徹底放棄。
有人曾分享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他說道,在一次面見投資人之前,老板曾在半夜打電話叮囑他去修改PPT,務必將企業與O2O這一個關鍵詞絕緣開來。這也顯示了現在部分投資人對O2O模式的信心缺失,那么O2O模式到底怎么了?
華興資本的一位投資人認為,這些O2O企業之所以會倒閉,是因為他們在企業發展中都沒有考慮過下面三個問題,首先是自身所進入的領域,是不是依靠燒錢補貼所人為制造的偽需求;其次,這一行業的市場潛力是否足夠巨大,有沒有巨頭已經開始布局;最后,自身企業在商業模式或是盈利模式上是否足夠清晰,在吸引用戶的同時是否盈利能夠帶領自己度過資本寒冬。
事實上,在參考了上述死亡O2O名單之后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倒閉企業在面對上面三個問題時,都出現了重大漏洞,如一家到家擦鞋的O2O企業,在經過一輪補貼體驗之后,并沒有獲得用戶的停留,這種靠補貼而在短期內獲得一定流量的服務,在燒光了投資人的資金之后,便只能宣布倒閉。就是上述中的”補貼性剛需”,服務本身并不能為企業帶來盈利,而這種服務業并沒有大量的用戶需求作為支撐,因此有人戲稱,為這類企業進行投資的天使,其實是拿錢為自己的智商繳了稅。
投資了母嬰O2O”萌寶派”的一位投資人說道:”O2O模式的關鍵在于你能否用某一個O端撬動另一個O端,且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對于另一端都將是一個提升的端口,但絕不是依賴。就萌寶派而言,這就是一家以服務為核心的O2O平臺,首先在需求上,萌寶派通過大數據技術獲得整個社區對于需求的訴求,然后動態性的對服務進行更新;
在市場前景上,整個母嬰行業市場超2萬億,而電商僅僅占據十分之一的市場份額,隨著媽媽群體消費能力的提供,母嬰服務已越來越多的成為她們的需求,沒有巨頭涉足的母嬰服務領域還是一片藍海;在商業模式上,這種服務+社區的運營模式在線下一直穩定運營,再加上媽媽達人孵化的共享經濟理念,使得萌寶派在08年經濟危機之時,都沒有受到任何沖擊。因此投資人在選擇投資項目之時,也應該從這幾個角度去思考一個項目,盲目一定只會帶來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