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曾說,歷史不會重復自己,但會押著同樣的韻腳。過去兩年時間里,每天都有O2O創業公司誕生或獲得融資,也有更多的O2O創業項目中止、倒閉。泡沫過后,留給行業的更多是反思與警示。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里,投資者們更加看中創業公司的增長速度,盡管O2O行業曾經處于風口,但在當下一旦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就無法繼續擴張的市場現狀來看,不少O2O創業公司面臨被淘汰的命運。更有業內分析人士稱“2015年會是大量O2O公司的死亡之年。”
在近兩年的短短時間內,醫療、美業、婚嫁、房產、家居、出行、汽車、旅游、教育、餐飲、社區、零售、金融、服務商等產業,曾出現了諸多個獲得瘋狂溢價能力的項目企業。有意思的是,經歷了“PK式”的燒錢階段,在本該考慮破除生存困境,邁步發展的當下,這些領域中已經“死者”眾多,哀鴻一片。而本期《中國經濟信息》將就排名靠前的8個領域加以整理,探究這些行業內的O2O企業衰亡的真正原因。
醫療
醫療02O是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興起的行業,政府促進醫療改革的利好信號更是促進醫療O2O發展的催化劑。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從事醫療O2O領域的企業將達到42.3億元,其中,移動醫療和理療保健呈集中爆發式發展。不過,在整個行業在呈現井噴式發展的同時,也有大批醫療O2O企業默默退出市場。
死亡原因:
移動醫療、智能硬件以及上門服務的興起,搶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傳統在線醫療的企業造成沖擊,導致一批企業死亡。大多數移動醫療創新企業以健康管理為主,而從事該領域的企業較多,不利于形成競爭優勢,一旦沒有巨頭注資,很容易被行業淘汰。
美業
目前中國整個美業市場有上千億規模,美容(包含整形)的市場規模最大,剩下的就是美發業和美甲業,整個市場非常巨大。美業線下專業店有兩三百萬家,整個線下高度分散,未來隨著美業O2O剛剛發展,其帶給投資者的機會越來越大。有人歡喜有人憂,美業O2O剛剛起步,沒有能力融資持續培養用戶的企業則困難重重,甚至倒閉。
死亡原因:
不少低頻次、非剛需的美發O2O,普遍不被投資人看好。主要是因為美發業線下門店較為發達,線上很難競爭;而上門等家庭場景不能與美發服務相融合;顧客消費習慣難以改變,消費者習慣于選擇熟知的發行店或者就近選擇美發門店,美發咨詢等服務需求較少。另外美業難以標準化也是硬傷。作為非標類服務的美業,極可能面臨“兩頭難伺候”的尷尬境地。
婚嫁
2014年全國婚慶行業服務營業額達到7000億元左右規模,婚慶行業整體利潤率水平趨于走低并將持續,所謂婚慶暴利已是“明日黃花”。這其中很大原因來自于互聯網對其的沖擊。
死亡原因:
婚嫁行業屬于低頻消費需求的行業,如何提高用戶粘性,不斷的拓展產業鏈(橫向或縱向)就成了每個企業亟待思考的問題。另外,大部分的婚嫁平臺都是基于線下資源而建立的,沒有線下資源無異于無源之水。
雖然房產O2O的市場規模預計達萬億元級,但玩房產需要相當的實力。公寓租房和租售平臺動輒融資過億元,然而,巨額的融資更加說明行業門檻高且呈聚合現象,市場留給后來者的機會越來越少。
死亡原因:
經過2014年的調整,房產行業告別“黃金時代”,面臨一輪新的洗牌,“大魚吃小魚”的并購現象成為新常態。步入2015年,租房O2O領域龍頭隱現,愛屋吉屋占據主力市場,燒不起錢的公司只能讓道。
家居
相比于單純的家居用品電商,家裝才是這個行業的重頭戲,互聯網家裝行業是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個萬億元級的市場。互聯網家裝未來的2-3年將迎來關鍵時期,這個時期誰能率先做好模型,整合好供應鏈,拿到資本,實現模式可復制誰就能快速脫穎而出,有人預言目前90%的互聯網家裝公司都會死掉。
死亡原因:
不管平臺還是重度垂直型企業,目前的家裝企業都主打“0曾項”、“環保材料”、“高級供應商”等口號,同質化嚴重,無差異化競爭導致核心競爭力不足。另外,在價格戰中敗下陣來,難以品牌化。互聯網家裝未出現、短期內也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家裝行業自有其復雜性,目前很多企業都是緊盯價格戰,以此來搶占渠道、搶占用戶。除價格戰外,品牌化是更能保證市場地位的做法:不管市場熱不熱,品牌的那幾家總是可以占到市場份額的。有些企業價格戰跟不上,品牌化之路還未成形,只能消失在商業的漩渦中。
出行
從打車領域看,去年和前年在滴滴和快的的瘋狂補貼下,一年就燒掉24億元人民幣,讓眾多沒有來得及傍上大佬的打車軟件公司紛紛倒閉,出乎意料的是這兩家“死對頭”公司竟然在今年握手言和。合并后滴滴快的推出了一系列出行產品,順風車、巴士、代駕,這讓眾多中小創業公司壓力很大。首先一大批倒閉的就是打車軟件,然后就是拼車和代駕。
死亡原因:
大佬初現,格局已成。對于初創公司來說,簡直是內憂外患。滴滴快的合并后如猛虎,更是打破目前創業公司融資最高紀錄。來自國際巨頭Uber的威脅,掛著拼車的羊頭,卻做著專車的生意,直接威脅拼車和專車兩條產品線。
另外,投資收緊大批拼車公司面臨斷糧。隨著滴滴宣布進軍拼車市場,投資人對拼車領域的投資開始持謹慎態度,拼車軟件融資難度驟增。
汽車
汽車后市場與出行打車平臺一樣,是一個拼資源,拼流量的血路戰場。
死亡原因:
對于初創者而言,汽車領域O2O創業有著極高的門檻。尤其是汽車平臺類項目,BAT三巨頭分別涉獵了滴滴、快的、Uber三家打車項目。即使是易到用車、一號專車也逐漸形成氣候,因此打車平臺基本上沒有機會可言。
而對于汽車后市場,一個基于服務的市場來說,沒有渠道可以壓縮,要為消費者討到便宜,只有一條路,給商家帶去足夠的客戶量,薄利多銷,就是團購模式。但團購的情況下極易出現飽和,從而引發消費者的預約和排隊,降低整體的消費體驗。
旅游
近5年來,旅行業電商可謂風起云涌,各類在全國小有名氣的網站和APP數不勝數,遠勝于傳統公司。按照主營業務的操作方式,旅游O2O項目基本可以分為兩類側重某些品類旅行產品生產、服務商類,例如酒店點評——到到,以前僅做比價的去哪兒,門票為主的同程和驢媽媽等,以及綜合提供商類,即不但提供自營服務,而且兼作供應商平臺,如攜程、途牛、去啊。 在巨頭的前后夾擊和資本的沖擊下,華東區域出現了大批“陣亡”企業。
死亡原因:
近年來,在線旅游巨頭的觸手開始從線上逐漸下移,目標就是掌控線下資源及服務環節。與此同時,線下傳統旅游也開始向線上布局,在兩方巨頭的夾擊下,旅游O2O成為“有錢人”的戰場,普通人似乎已經失去了競爭的能力了。
另外,盡管2012年中國的網購滲透率就超過了美國,但在線旅游滲透率卻落后美國幾倍。從木桶理論的角度來看,雖然我國在酒店、機票、休閑度假游各個板塊的互聯網滲透率都有差距,但最明顯的短板還在于休閑度假產品中的門票產品滲透率低、增長緩慢。想要改變現狀顯然需要長時間的等待和消耗。